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3069 1
2014-05-16

关于曼昆微观经济学中案例的疑惑


曼昆的意思是当因为突发事件导致商品价格大幅上涨ZF不应该控制价格,而应该让市场自己调控.因为商品价格的上涨会促使商家加大商品的供给,可以保证商品充足,不会脱销


我的理解是就算商品的价格不提高,因为需求的大幅增长,商家依然是有利可图的,这同样可以促进商家加大供给,我这样理解对吗???

下面是案例


价格“ 敲竹杠”(price gouging)何错之有 ?

当大波士顿地区的大量水管在周末破裂之后,很多人连续几天无纯净自来水饮用,波士顿检察长马莎.柯克莉(Martha Coakley)几乎无计可施。所以她只能不停警告瓶装水的供应商不能提高价格,尽管此时成千上万的人争相购买瓶装水。“我们已听到一些传言,说某些商店对瓶装水‘趁火打劫’、索要高价, ”柯克莉说道, “商人们不能也不应该利用这个公共危机事件向消费者索要不正当的高水价。”我们已派出检察员进行抽查。 “如果我们发现商人趁机索要高价, ”她警告说, “我们将采取适当的法律行动。 ”

麻赛诸塞州州长笛瓦尔.帕特里克(Deval  Patrik)也加入了干预行动。他命令麻州标准局在受饮用水危机事件影响的地区“严格监视瓶装水的价格”。“商人没有任何理由对消费者敲竹杠,”他严肃地说道,“尤其是在这样的时候。”这样的言论从来没有“错过”。一旦某种灾难事件引发生活必需品紧缺,商人们忙碌着将商品加速卖给有需要的人时,就有自以为是的人对资源的这种高效配置体系横加指责。这种体系是自由市场的价格机制——由于供给和需求变动而引起的价格波动。当瓶装水的需求顶破屋顶时——这是瓶装水变得(相对)稀缺的另外一种说法——水价的自然反应就是快速上升。这种高速上涨的水价可能让人恼火,但让人更恼火的是你花再多的钱也买不到水。不断上升的价格,不仅能让有限的商品不在今天就被买光,还能增加明天有额外供应的机率(外地的商品被高价吸引过来)。在灾难过后,对紧缺商品索要市场能够承受的高价的摊贩,很容易被妖魔化。“暴风雨

过后秃鹫现身”,《今日美国》用这个纪念性的标题,讲述了 2004 年飓风查理(Charley)过后物价猛涨的故事。检察长柯克莉虽然还没将任何一个人称为秃鹫,至少现在还没有,但是她的办公室设立了一部热线电话,鼓励公众揭发摊贩“价格敲竹杠”的做法。

然而,在你拨通这部电话之前,请想一想到底是谁真正在为公共利益服务——是在危

机事件中乘机提价的商人还是拒绝提价的商人?

我们来做个思想实验(即在脑海里思考):大量水管破裂导致自来水无法饮用,消费者

争相购买瓶装水,假设只有两个卖水的摊贩。摊贩 A,不想惹怒州长和检察长,将水价维持

在 0.69 元每瓶;摊贩 B,他对做生意比向政客献媚更感兴趣,将水价提高到 2.99 元每瓶。

不用翻阅经济学教科书,你也能知道下一步将会发生什么事情。消费者云集到摊贩 A

的门前,将自己的车厢装满 0.69 元每瓶的水。几个小时之内,摊贩 A 库存的所有矿泉水就

被争抢一空。随后赶到的消费者只能两手空空、失望而归。相反,摊贩 B 的水卖得较慢,

有很多人抱怨他的水价太高。但是即使晚到的消费者也能买到他们需要的水——几乎没有哪

个消费者购买超过自己真正需要的数量。

当需求增加时,价格上升。随着价格上升,供给者拼命生产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昨

天的《环球》在报道检察长柯克莉的“价格敲竹杠”声明的同时,也详细报道了瓶装水的生产

者和零售商是怎样将更多的水传递到消费者手中的。

“供应商加班加点地工作,加大区域工厂的生产量并努力协调水的递送,”记者艾琳.艾

尔沃斯报道说。例如,位于伍斯特市的极地饮料(Polar Beverages),“该市工厂里的饮料昨

晚已销售一空,它已从位于纽约的工厂运来大量的水。”

让价格自由上涨并不是对这种突然短缺的唯一可能反应。ZF配给或价格管制都是一

种选择——只要你不反对腐败、排长队和黑市现象的出现。最好的办法还是让价格自由涨落。

这不是“价格敲竹杠”,而是好的做法——至今为止最好的配置商品的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5-17 07:45:55
有道理。。。曼昆的是比较经典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