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观市场2:资产证券化之一(宏观篇)-3万亿资产的证券化需求资产证券化渐成热点,目前要厘清哪些基础资产适宜证券化,及其证券化动机,这关乎业务机会和宏观职能。分析认为,信贷资产中以信用类贷款、保证类贷款、小微企业贷款、汽车贷款为主,约2万亿有证券化需求;企业资产中以建筑企业的BT回购债权、部分地方公共事业企业现金流为主,可证券化规模约1万亿,两者合计3万亿。若政策放开,证券化可望成为今明两年业务爆发点。证券化可实现“盘活存量”、“解决小微企业贷款”、“信贷出表”宏观职能,但与“不良资产处置”、“地方政府融资”关联不大。
资产证券化ABS,是以能产生现金流的基础资产做支撑,向市场融资。例如,银行以信贷资产包做支撑,向市场融资,实现信贷出表、做大规模;地方政府以公共事业现金流(高速公路、污水处理、天然气收费)做支撑,向市场融资;承揽政府项目的建筑企业,以BT项目回购债权(地方政府合同承诺购回BT项目,对建筑商而言是一个可预期现金流的资产包)做支撑,向市场融资;甚至企业可以应收账款、预期现金流做支撑,向市场融资。
2005-08年,中国公开发行28只资产证券化产品。2008-11年,受全球金融风暴冲击,资产证券化做为一种衍生金融产品,业务停滞。2012年顺应金融深化趋势,重新启动,三大主管部门(银监会、证监会、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密集发布《通知》、《指引》。
解读政策,可以肯定管理高层态度积极。例如,2012年5月,央行、银监会、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到“鼓励…经清理合规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2013年3月,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实务性很强的列明了各种可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形态,为提高流动性,还开放了广泛的交易场所(交易所、大宗平台、OTC),并允许证券化产品做质押回购标的。2013年7月,国务院的“金10条”,关于资产证券化相关内容提到了,“要扩大银行不良贷款自主核销权限”、“增加小微企业信贷资金来源,逐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
逻辑上,资产证券化和当前各个金融热点都能相关。如,存量盘活、直接融资、银行去杠杆、信贷出表、银行不良处置、地方政府融资新渠道、小微企业贷款、金融创新、大资管等等。证券化成为当前金融深化的重要节点,由此被业内、业外人士广泛关注。
实务中,我们需要搞清目前有哪些资产适宜证券化,哪些不适合证券化?这不仅决定了券商、信托的业务机会,机构的投资机会,也决定证券化在当前能实现哪些宏观功能。
下面我们分信贷资产、企业资产两块讨论。
银行资产这块:在国外,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是证券化的主力品种。但中国2009年以来,个人按揭贷款很多打了7折或基准以下,以平均8折算,加权贷款年利率5.2%,而现在用于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普遍加权年贷款利率在6.3%-6.5%,按揭贷的价格缺乏操作空间,所以目前个人按揭贷成不了证券化的主要品种,按揭贷的主要出路还是向邮储这类项目少、资金大的机构转让。
关于银行不良贷款,中国银行系统在99年、04年曾两次“外科手术”剥离不良资产共计2.2万亿给国有资产管理公司AMC。现在银行系统又处于一个实质坏账高峰期(1%不到的不良率,是因为被借新还旧展期掩盖了),证券化作为一种创新产品,被理论界寄望用于处置不良资产。然而,以地方政府贷款为主的不良资产正处于舆论风口浪尖,贸然推进有道德风险,亦可能断送证券化前景。美国的证券化历程也是从高质量贷款向低质量贷款演进的。2012年5月银监会《通知》提到,银行需自持证券化产品的次级端不低于5%比例,从制度上实现了风险捆绑,制约了银行将不良资产甩包袱给市场的动机。因此,在证券化初期,不良资产难成为主要品种。其出路可能还得走老路,即折扣转让给国有资产管理公司,(除了原有的4家固有银行对口的资产管理公司外,2013年5月,江苏省筹备成立全国首家地方版、省级资产管理公司,算是此模式的推进)。至于资产管理公司是否再来证券化,那是后话,现在没那么快。
2010年,商业银行为监管套利,发展起来的贷款类银信合作理财产品(购买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票据信托等),也不是证券化的对象,因为理财产品的资产主体是众多持有者,而非银行。2011年监管升级后,发展起来的买入返售同业资产(银行自有资金购买信托受益权转让),也不是证券化的理想品种。因为现在的买入返售同业资产已经牵扯到复杂的产品设计了,往往涉及到过桥企业,甚至过桥银行,难以满足证券化对“基础资产真实出售”的基本技术要求。
经过与银行业内专家交流,从操作角度看,目前最适宜证券化的信贷资产是:信用类贷款、保证类贷款、小微企业贷款、汽车贷款的资产包。原因一是易操作,因为证券化要求基础资产要真实出售,如果是抵押贷款,就涉及到抵押权转让,如果涉及众多贷款人,操作起来就更繁琐,而信用类贷款的证券化就简单多了,不必逐笔通知贷款人,直接公示即可。二是基础资产优质,信用类贷款往往是资质高的客户,而小微贷目前违约率不到1%,汽车金融公司的个人汽车贷款不良率不到0.2%;三是基础资产分散风险低,将众多小笔的小微贷、汽车贷包装成一个资产包,有效降低了基础资产包的整体风险。四是价格好,小微贷一般上浮30%上下。
从上可见,目前适宜证券化的信贷资产往往具备几个特征:“优质资产”、“信用类”、“资产分散”、“价格好”。与大众常识不同的是,传统信贷、信托融资往往偏好“抵押贷”、“工商大户”,而证券化业务中,“信用类”、“分散的小户”反而是理想的品种。两者特性正好互补。
按信用类、保证类45%的贷款比例计算,理论上可证券化的存量规模有30万亿,再估算小微贷的存量规模有2-3万亿,合计32万亿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