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1486 1
2014-05-17

第一章   货币供求理论

货币的供给

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是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综合,它构成了货币供应量倍数扩张或收缩的基础,它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短期(中介)目标。

货币层次:是指不同范围的货币概念。中央银行根据“流动性”的不同将货币分为不同的层次,即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它存款)

     这种分类的经济意义在于,M1(“狭义货币”),一般构成了现实的购买力,对当期的物价水平有直接影响;而M2(“广义货币”),其中包含暂时不用的存款,它们是潜在的购买力,对于分析未来的总需求趋势较为重要。(注: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以较小的代价转换为实际购买力的便利性)

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愿意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或财富的一种心理因素。因为货币是流动性最大的资产,所以人们会对货币产生偏好。引起这种偏好的动机可以区分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

货币供给的完整模型

    现代经济中的信用货币是由银行体系供应的。其中,由中央银行发行的基础货币形成货币供应的源头,它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流通中的现金。实际上,整个社会的货币共有三种状态:现金(C);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R),包括中央银行要求的法定准备金(RR)和商业银行自行决定的超额准备金(ER);存款货币(D)。它们的关系是:

     C+R=基础货币(B)

   它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并且是由中央银行资产业务创造的;它是信用货币创造的源头。

   

C+D=货币供应量(M)

   它是基础货币在商业银行体系中经多倍扩张(设倍数为m)形成的。因此:

   M=mB;m=M/B=(C+D)/(C+R)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所谓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的争论,实际上是讨论中央银行能否“独立”控制货币供应量。

  (1)内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内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中央银行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

  (2)外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的。其基本理由是,从本质上看,现代货币制度是完全的信用货币制度,中央银行的资产运用决定负债规模,从而决定基础货币数量,只要中央银行在体制上具有足够的独立性,不受政治因素等的干扰,就能从源头上控制货币供应量。

(3)事实上,无论从现代货币供应的基本模型,还是从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来看,货币供给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内生性”的,而“外生性”理论则依赖过于严格的假设。

倒逼机制:中国的中央银行本身并非严格的独立决策主体,其控制货币供应的能力在制度上缺乏保证,大量的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往往压迫商业银行不断增加贷款,从而压迫中央银行被动地增加货币供应,形成所谓的“倒逼机制”。

货币需求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

(1)费雪方程式(现金交易数量说)与剑桥方程式(现金余额说):

   前者为MV=PY,其中,M为货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价格水平,Y为产出;

   后者为M=kPY,这里,PY是名义收入,k是货币作为一种资产在财富中所占的比率。K的大小取决于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或者说取决于其他类型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

(2)两个方程虽然在形式上相近,但实质上有很大差别。剑桥方程式将货币需求看做时一种资产选择的结果,就隐含地承认了利率因素会影响货币的需求,这种看法极大地影响了以后的货币需求研究。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将人们保持货币(货币需求)的动机分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这样三类,并认为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指人们为了应付紧急情况而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的货币需求与收入水平存在稳定的关系,即二者对货币需求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多少。

把这两种货币需求函数合二为一而以下式表示:M1=L1(Y),其中M1代表为满足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而持有的货币量,Y代表收入水平,L1代表M1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在未来的某一适当时机进行投机活动而保持一定数量的货币,这种投机活动最典型的就是买卖债券。投机活动的货币需求大小取决于三个因素:当前利率水平、投机者心中的正常利率水平以及投机者对未来利率变化趋势的预期。如果整个经济中有着许多投机者,且每个投机者所拥有的财富对于所有投机者的财富总额是微不足道的,那么,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就成了当前利率水平的递减函数。若以M2代表为满足投机动机而持有的货币量,r代表市场利率,L2代表M2与r之间的函数关系,就有:M2=L2(r)。结合前述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的货币需求与收入的函数关系,可将货币总需求函数表示为:M=M1+ M2=L1(Y)+ L2(r)。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在分析方法上对传统货币理论的突破,主要表现在它把货币总需求划分为出于各种动机的货币需求,并明确指出货币的投机需求受利率的影响,至于交易需求则不受利率的影响。

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理论

理论基础: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按照微观经济学需求函数分析方法,主要考虑收入与持有货币的各项机会成本,构建了一个描述性的货币需求函数,该函数可以简化为:Md/P=f(Yp ,w;rm,rb,re,l/p×dp/dt;u) ,其中,Md/P是对真实货币余额的需求;Yp为永久收入; w 为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率,rm,rb,re分别为货币、债券、股票的预期回报率; l/p×dp/dt为预期通货膨胀率, u 反映主观偏好、风险及客观技术与制度等因素的综合变数。

弗里德曼认为:第一,永久收入(指预期未来年度的平均收入)是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变量,在很大程度上不受短期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第二,在货币需求中,利率的影响很小,因为利率变化后,rm与rb,re,πe发生相应的变动,相互之间有抵消作用,或者说,货币需求函数中的各项机会成本会保持相对稳定。第三,由于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因此,货币的流通速度是稳定的、可以预期的。依据经验,它与收入水平保持“正的一致性”。

因此,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也是相对稳定的,要保证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的平衡就必须保证货币供给的稳定性,据此弗里德曼提出了“单一规则”货币政策。

单一规则: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相对稳定的,并且据此提出了著名的“规则货币供应”的政策主张。他认为货币供应量的最佳选择是实行“单一规则”,即公开宣布并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弗里得曼认为,货币数量的范围应该确定为流通中的通货加上所有商业银行的存款,也即M2;货币增长率应与经济增长率大体相适应;货币供应增长率一经确定不能任意变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5-19 13:06:36
1105841462 发表于 2014-5-17 15:46
第一章   货币供求理论 货币的供给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是流通中的 ...
好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