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世界银行公布了一份国际比较项目报告(ICP)吸引了全球的关注。报告认为,按照购买力平价法(PPP)计算,中国将在今年取代美国,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有的预测,中国GDP总量将在2028年超过美国,2009年8月出版的《经济大超越: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一书中,预测中国经济到2016年将超过美国。
据《金融时报》报道,世界银行撰稿人说,中国为阻挠这些数据的出台抗争了一年,中国希望否定这项统计结果,他们不希望被视作老大,他们担心对美国政治的影响。“中国痛恨这项统计数据。”所以世界银行的报告中特意写了一段话:“中国国家统计局对这套计算方法的某些方面持保留态度,国家统计局不赞成把这些统计结果作为官方数据。”
美国欧亚集团分析师写到:中国是世界第一,那又怎么样?一个人口四倍于美国的国家有朝一日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不应让人惊讶,这根本就不是什么时候发生的问题,而不是会不会发生地问题。GDP只是反映总体福利的一个指标,远远不足以考察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状况。
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说:“世界银行此次采用的购买力平价法(PPP),反映的是和基准单位货币拥有相同购买力的本国货币数量。但对于通过该方法所得结论,国家统计局有关专家表示,由于方法论的局限性和主要结果应用中的缺陷,涉及中国的主要数据不能充分反映中国的实际情况,特别是比较结果低估了中国的物价水平,高估了我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规模。”
2013年中国GDP为57.2万亿人民币,按年底汇率6.1:1折算,经济总量为 9.4万亿美元;美国2013年GDP为16万亿美元。2014年,中国GDP会超过10万亿美元,按购买力评价法为14万亿美元,如果是这样,中国GDP仍然没有超过美国。
另一方面,中国的人均GDP少的可怜。有报道说:2012年,在参与排序的214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的人均国民总收入位居第112位。
国家发改委有官员近日称:“我国人均GDP已达到6700多美元,属于中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徐林还表示,“目标是希望通过十三五的努力,用世界银行的标准接近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如果做得更好一点,可能就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在2009年6月份举行的中国政协十一届常委会会议上,蔡继明委员说:“中国权威部门的一份报告显示,0.4%的人掌握了70%的财富,财富集中度高于美国。”2010年世界银行公布的调查数据,美国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在中国,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财富集中程度远大于美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按这个说法,如果扣除70%,中国多数的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000多美元。
按经济学理论:国民总收入是在GDP的基础上调整得出的。因此,国民总收入不是居民个人实际得到的收入,其中只有一部分会转化成居民的实际收入。GDP或国民总收入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新创造的价值,可以从生产、分配和使用3个维度进行分析。在这3个维度中,民众感觉最为直接的当然是分配。新增加的价值要在ZF、企业和居民个人之间进行分配,三者间的关系此长而彼消。如果ZF财政税收或企业收入的实际增速快于GDP增速,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就可能下降。这种情况曾经持续过很长时间,反映出绝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依然很有限。2013年,中国基尼系数为0.473,依然远远高于0.4的公认警戒线,也反映出居民收入水平呈现很强的偏态分布,大多数人的收入被少数人平均了。如果要再考虑与价值严重背离的房价,绝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就更远离“中高”应有的含义。2012年居民人均收入占GDP比例是 46.74%,所以普通的实际收入是2000美元乘以0.47=940美元。
中国GDP超美还反映了另外一个问题:中国物价高。GDP是按不变价计算的,而按PPP法,则会加进物价因素。一辆本田雅阁2.4L在美国售价20755美元,折合人民币14.2万,在中国这款车售价是22.98万。
2012年,商务部调查显示,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产品五类产品的20种品牌高档消费品,中国市场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这个统计虽然不一定能够完全准确地反映情况,但是至少给出一个信号。但是是什么信号呢?
同样尴尬的还有汽车产销量统计。201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2200万辆,早几年就是世界第一,但是这个产销量里面,有多少是中国品牌制造?2013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22.20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0.28%,占有率较上年同期下降1.57个百分点。2013年日本汽车工业全球总产量为2555万辆,同比增长2.7%,连续两年创历史新高,这是真正的世界第一。
《金融时报》网站5月4日发表了题为《取代美国霸权的不是中国而是不确定因素》的署名文章,作者爱德华·卢斯在文章中称,中国不会取代美国成为世界超级霸主。中国既没有取代美国的能力,也没有这样的野心。以美元计算,中国至少还需1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赶超美国。当今,美国越发不愿意——在许多关键方面也没有能力——继续扮演其过去70年来扮演的角色。在美国霸权时代之后到来的是多极化世界的时代,而不是中国时代。现在的问题是,人们将迎接何种类型的多极化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