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翔老师,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研究领域:
宏观经济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学
教育研修背景:
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 博士后研究
英国剑桥大学土地经济系 访问学者
德国慕尼黑大学经济系 访问学者,获得博士候选人资格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 博士后研究
德国波恩大学实验经济学实验室 高级访问学者
主要社会兼职:
四川大学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四川省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成都市政府成都科学发展研究院专家委员会成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议专家
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评议专家
四川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2009“全国博士学位论文”评议评审专家
四川省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通讯评议专家
问答汇总:
Q1(1):坛友whe58:
请问发展经济学是否已经失去了独立存在的条件和价值?
A1(1):
这说明你太不了解发展经济学的新的发展动向了。实际上,我在十年前在美国时,发展经济学就开始火起来了,跟行为经济学、国际贸易一样很受本科生、特别是研究生的青睐。现在也如此,实际上,发展经济学已经完全不同谭崇台先生他们编的《发展经济学》教材的内容,更多的关注于微观,以及行为的研究,方法更多地采用随机试验等方法。
Q1(2):坛友whe58:
您可以推荐的代表作吗?谢啦。
A1(2):
初级的NYU的Ray写的《发展经济学》,还有国内已经看见的《发展微观经济学》和《发展宏观经济学》,另外,MIT的Duflo和Banerjee夫妇合写的《Poor Economics》也很好,但好像该书还没有中文版
Q2:
1.邓教授好,请问你怎么评价刚刚去世的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
2.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相比,其特点和优势在哪里?
3.为什么中国现在的经济学者在对一些研究问题分析时得出的结论差异如此之大?
4.你怎样评价目前在亚马逊被炒得很火的法国经济学家匹克迪(Thomas Piketty)的新书《二十一世纪的资本论》?
A2:
这几个问题很有意思,时间有限,我先回答一下:
1. 对加里.贝克尔教授的评价。经济学向来被称之为“帝国主义学科”,这一称呼要归功于刚刚去世的芝加哥大学的加里.贝克尔,我在国外时非常惊讶地得知他去世了。记得在2012年费城的美国经济学年会上,我还跟林毅夫等人聆听了他与美国前财长部长、前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等人对中美经济的精彩评论,他还是那样睿智和健谈。他的去世,应该是经济学科的巨大损失,是他将经济学科的手术刀伸向了家庭学、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他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将人类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学分析工具发挥得淋漓尽致。现在世界上像贝克尔这样的大师不多了,弗里德曼走了,贝克尔走了,只剩下罗伯特.卢克斯等几个人了。一个学科、一个时代就是被这些强人所创造和推动的。我们只是随从,只是跟随者,同学们应该多读他们的著作和文章,从中的乐趣和启发是无穷的。而现在我的确感到可悲的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只关心教科书上的那些东西,或者只关心怎样挣钱、怎样考试,怎样升学,而不愿去读读他们的经典。这很危险,不多读书,对中国都很危险。贝克尔的去世是世界又少了一位能看得见地平线之外景色的人!
2. 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比较
哈佛大学格莱泽Glaeser教授曾回答过类似的问题,他说,与心理学相比,经济学对人性的洞察略显粗糙,与社会学相比,经济学对社会阶层和群体行为的分析不够,那么经济学的优势在哪里?那就是经济学有均衡的概念,有均衡的分析方法。他说得很对,经济学的均衡分析和假定的确精明地将人类经济活动抽象了,得到了一个大致的分析模式,尽管在每个个体层面、或者特殊的市场层面,这种分析方法有一定局限,但经济学开了一个好头,或者确定了一个好的标准,benchmark,学者可以在这个标准上进行扩展,例如,将心理学的因素、有限理性的因素、异质性因素、不确定性等逐渐引入,这就是经济学的绝妙之处,也是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地方。所有,均衡及其均衡分析方法是经济学最有力的工具。至于数学只是为其所用而已。
3.现实中,很多经济问题的确很复杂,特别是宏观经济问题,以及带有价值判断的社会经济问题。其中部分原因除了经济学科还处于不断改进,经济理论还不断提出的过程之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我们缺乏一些基准,或者说我们还缺乏参照系,也就是说缺乏一种共同的语言来沟通和争论,这也是语言学的language问题。此外,中国经济问题的困难之处还在于,我们的确缺乏真实的数据,例如,中国的地方ZF融资平台的债务有多少,中国的影子银行的资产负债额有多大,尤其是中国的房地产中家庭的自有率有多少?完全不清楚,或者说,真实的数据太缺乏了。这就给一些江湖学者有可乘之机,可以张嘴乱说,可以危言耸听。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需要更多的扑捉这些信息的中介企业,例如数据公司,让他们多提供中国经济真实的东西。
4. 哈佛大学格莱泽Glaeser教授曾回答过类似的问题,他说,与心理学相比,经济学对人性的洞察略显粗糙,与社会学相比,经济学对社会阶层和群体行为的分析不够,那么经济学的优势在哪里?那就是经济学有均衡的概念,有均衡的分析方法。他说得很对,经济学的均衡分析和假定的确精明地将人类经济活动抽象了,得到了一个大致的分析模式,尽管在每个个体层面、或者特殊的市场层面,这种分析方法有一定局限,但经济学开了一个好头,或者确定了一个好的标准,benchmark,学者可以在这个标准上进行扩展,例如,将心理学的因素、有限理性的因素、异质性因素、不确定性等逐渐引入,这就是经济学的厉害之处,也是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地方。所有,均衡及其均衡分析方法是经济学最有力的工具。至于数学只是为其所用而已。
前几天我碰见了一个美国作家和诗人,他向我推荐了此书,我的同事也竭力向我推荐,后来我看了一些介绍,觉得的确很好,也许克鲁格曼说的是近十年里最重要的著作,有的甚至说是自凯恩斯以来最重要的著作。当然,他书的题目是向他的前辈李嘉图和马克思致敬。但他的方法显然是现代的,用的是家庭微观数据,很严谨,而且结论也很稳健。就是推翻了库兹列茨的倒“U”形理论,说明说明资本越来越多地赚取收入。当然,他开的药方也很激进,就是征收高额的所谓全球税或资本税,以及很高的所得税。但问题在于,我们也许还得仔细看看,造成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在哪里?是技术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带来的吗,还是自里根和撒切尔夫人之后的放松管制、自由化和私有化造成的。许多人也在反对他的说法,包括曼昆和卡普兰等右翼,他们试图捍卫收入的1%,或10%,他们认为,由于信息革命,现代社会需要奖励哪些天才的企业家或Superstar。当然,争论还会持续,也就是福山所谓的“资本主义论”会动摇。所以,这的确是一本激动人心的书,我们期待他的中文出版。
Q3:坛友tony2040044:
问下邓老师,您的科研项目“西部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中 ”西部农村人力资本投资“ 具体指什么?怎样才是对农民的有效投资,谢谢!
A3:
“西部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实际上就是指对西部农村,特别是针对农民在教育、医疗、健康方面的投资,既包括农民自身和家庭的投入,也包括各级政府的投入。实际上我们的研究,以及哈佛大学施莱佛(Shleifer)等人的研究表明,对一个国家而言,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力资本,与其他因素相比,例如地理、文化、自然资源等,人力资本的影响非常显著。所以,政府应鼓励人力资本的投入,包括建立较好的农村技术培训,鼓励小额资金的进入,让农民能够创业。实际上,鼓励农民走出农村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最近看到华裔学者南希.钱和普林斯顿大学的学者写的一篇论文,关于人力资本如何在农民迁移和走出乡村的过程中形成的,很有意思,实际上,多年前我已经注意到这点了,就是农民的人力资本的提高,就是要农民走出传统的乡村,在实干中学习。
Q4:坛友jiacaiyi1:
请问邓教授,关于近期有关“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上升到战略高度的消息,我有两个问题想请教您:
.由于京,津,冀区域产业布局的差异,可能会有部分地区短期利益受到影响,这里的协同发展的背后,对于发展落后的地区,短期和长期的经济和政策影响有那些?您对网传“唐山作为京津冀东北副中心”的可能性有何见解?
第二.京津冀一体化对比长江三角洲,“新三角”有何内在优势?在无数造城扩张大发展的当下,地区专业化是否会像美国一样,出现中国式“底特律”?
恕本人愚钝,请您不吝赐教。
A4:
第1个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于缓解首都生态环境和交通生活压力的确非常重要。但中国地区之间的协同发展的瓶颈就是协调机制问题,最简单的问题就是财政体制怎么协调,补偿机制怎么建立。现在首都北京处于周边小规模、高污染企业的包围之中,有点像“农村包围城市”,要这些企业关停并转,北京怎么补偿,天津怎么补偿,又补偿多少,很困难。短期看,周边落后地区,特别是河北的经济因环境约束大显然要受到冲击,长期看,随着补偿机制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加强,影响肯定是正面的。唐山作为副中心可能性不大,距离太远,经济条件还差,也许就近的廊坊还不错。
第2个问题:
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京津冀一体化差距还很大,彼此之间还没形成有效的分工和合作。实际上,要一体化,首先是京津的一体化,或者同城化,这两个城市差距不大,有很多分工和合作的基础。双方应将自己触角向对方延伸,“向我靠拢”。“京津冀协同发展”最为重要的建立新的机制,比如,三家拿出各自财经的钱建立一个基金,同时中央ZF也可以出一部分钱,然后建立基金的分配和使用规则。否则,仅仅是宣传和ZF强调还远远不够。
至于你谈到的底特律问题,我认为,
在京津冀不会出现“底特律”现象,但在其他地方可能出现。“底特律”的衰败让许多地方ZF官员值得反思,问题就出在必须有更好的ZF公共服务,有好的ZF治理,有好的产业结构和升级。但我现在担心,中国的许多城市,特别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像鄂尔多斯等会步底特律的后尘。特别是现在的“土地财政”问题、地产泡沫问题,地方融资平台问题已很突出,很多问题还没有显露出来。
Q5:坛友Share_Joy:
教授你好,对于最近比较火热的“京津冀一体化”的问题,我想问这会不会是我们下一经济发展阶段的模式呢?不知道这一发展模式在成都或者整个西南地区是否也适应呢?
A5:
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乃至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肯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用“模式”二字也许不妥,成都,乃至西南地区也在逐步走向一体化,但真正像长三角、珠三角那样,以及包括像日本的阪神地区、英国的大伦敦地区那样,中国的地区的一体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的确,发展的阶段不一样,不可同日而语。京津冀一体化还是解决区域之间的差距问题,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问题,解决落后的区域问题。总之,怎样建立一体化的机制最重要。我建议,需要建立京津冀三方共同形成的资金池,中央ZF也需要投入一部分资金,建立合理、规范的资金分配方式。只有这样,一体化才能形成。
Q6:坛友whe58:
我觉得制度经济学应该对发展经济学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感觉正确吗?您可以对二者的联系做一个介绍吗?谢谢!
A6:
对,的确影响很大。包括MIT的Acemoglu的新书中《为什么国家会失败》实际上就是谈的是,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问题。实际上,一流的发展经济学家都非常关注制度问题。Rodrik也谈到发展中国家要保持持续的增长,除了加快结构转型之外,更为重要的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他的基础设施Fundamentals既包括我们看见的公路、铁路等,更包括制度层面的建设。
Q7:坛友holyyigeross:
请问邓教授对于目前中国ZF很多好的优惠经济政策被国企,外资企业享有,而中小企业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待遇。然而中小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经济的活力,大量中小企业的存在从另一个方面组织了垄断。请问现状中国的这种现状正常嘛?需要改善吗?
A7:
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扶持非常重要,这方面中央ZF正在采取措施,包括税收的优惠和减免等,需要改变现有的局面,需要更多的企业进入一些由国企垄断的领域,促进竞争。
另外,中小企业目前面临另一个问题是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因此,金融改革,特别是促进私营银行的发展就很有必要,现在银监局开始批准成立一些私营商业银行,这开了一个好的开端。
Q8:坛友zhzy0803:
邓教授,您好!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两届总理,温和李的经济政策被大家广泛的议论,褒贬不一。我想请邓教授指导一下究竟应该如何把握两届政策的核心,如何去看待这两种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相反的经济政策。
A8:
当然,不同领导人的执政风格有差异。但时间太近,怎样评价较为困难。克强总理的理念,或者人们称之为的“克强经济学”的确带来了新的政策风格,就是更多地关注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关注就业这两大指标,更多关注区间控制,而不是对经济开出过猛过激的药方。但是,我们需密切关注我国今年季度的经济形势,目前宏观形势不乐观,ZF需要关注由于反腐倡廉以及其他改革(包括住房登记制度、官员个人财产申报制度)所带来的影响,需要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求发展。
Q9:坛友numerubaka:
邓教授您好,目前网上热评中国五大核心城市,除了传统的四大强市,京上广深之外,成都和武汉的呼声是的。学生拙见,京上广深成为中国的核心城市不仅仅是由于自身条件好,更是因为有着良好的周边环境。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京津唐城市圈,河北,山西,东三省的资源供应。金融中心上海,长三角城市群,自古富庶之地,南京,杭州,苏州等给了上海有力的资金支持与人才资源。贸易中心广州深圳,地理位置优越,是大量商品的集散地,珠三角的城市群给广深提供了廉价的人力资源,更是中国开放的地方。成都如果要中国的核心城市,有哪些优势呢?如何从区域经济的角度来看成都及其周边区域的发展呢?相对于传统核心城市应该如何认识自身?
A9:
成都可以算是西部地区最宜居的城市,而且其历史悠久、文化独特,更为重要的优势也许是这儿的人才。成都已经成为一个新的人才集聚地。成都的交通条件也非常有利,成都双流机场已经跻身于全国第四大机场,其高速和铁路网也很好。
至于武汉在中部地区也具有一定优势和条件。
当然,成都和武汉在崛起和集聚的过程中,应避免重蹈北京城市发展的模式,应提前应对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和城市设计落后的弊端。
Q10:坛友坛友错过末班车:
请问邓教授对县域经济研究持何看法?县域经济的特殊性,是否足以使它从区域经济理论应用的范畴独立而成一个分支?由于看到部分县域经济专著和论文有此倾向,故有此问。谢谢!
A10:
县域经济是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理结构。中国大约有2856个县级行政单位,但各个县域经济差别较大,特别是由于竞争加剧、以及产业政策的作用,各个县之间产业结构同质化趋势严重,特别是内陆地区,县域的制造业普遍竞争力较弱,特色较差,实际上,各个县的地方ZF都在挖空心思寻找特色产业,同时寻找与更大城市和地区的联动和协调发展。
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看,县域经济的确有其自身特点,特别从其地理单元的大小来看,县域经济的确与较大城市和省域经济有所不同。实际上,我一直在思考,地理单元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特点和性质,当然,由于交通和信息的进步,这一地理单元的大小也在发生变化。中国的县域经济应充分思考怎样去周边更大市场的衔接和互动,应考虑怎样吸引和集聚有竞争力的产业,更重要的是怎样吸引企业家和人才。
Q11:坛友yangsheng123:
邓教授,您好!我这里有两个问题想请教您:
1.在中国的城镇化过程中ZF与市场应分别具体发挥它们各自的哪些功能才能有效的减少目前城镇化中出现的问题。
2.目前,长江经济带已成为国家战略,它横跨了11个省市,而在这些省市中有些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较大,且经济关联度不高,还有一些地区则是相互之间同质化比较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协调这些省市的经济发展,防止产生经济差距愈拉愈大以及竞争日趋激烈等现象的发生。谢谢!
A11:
中国的城镇化的确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最主要的问题是ZF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越位和缺位并存。我们的城市设计不科学,缺乏公众参与,缺乏对人的关怀。所以说,克强总理所说的城市化首先是人的城市化非常重要。我在国外留学时,到过许多城市,像伦敦、慕尼黑、波士顿等城市,其设计都比较合理而科学,关键的是考虑公众的需要,而现在由于土地财政等问题,以及发展汽车产业等问题,我国的城市病显露无疑。
长江经济带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也非常重要。但我需要强调的是,同质化和竞争是自然的过程,差距也难以在短时间弥合,这需要一个阶段和时间,有时候阶段没办法超越。但一些新的思路已经出台,就是上海的自贸区,我对此寄予很大的期望。这将有力地助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Q12:坛友chind:
老师您好!请问你如何看待“后发优势理论”?林毅夫认为中国经济还可以持续快速增长20年,你怎么看?
A12:
“后发优势”对后进国家和地区来讲是实实在在的优势,这很难说得上是理论。至于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的估计,有很多人热衷于此,但这并不重要,关键是需要找到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发挥的制约因素有哪些,哪些桎梏需要打破,哪些改革需要出台,潜在的危机和危险在哪里。仅仅像算命先生说,你要活多少岁,并没有意义。
我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下降的确开始了,是实实在在开始了。
Q13:坛友我酷故我在:
教授您好,我想请教一下你怎么看待林毅夫教授的“超越凯恩斯主义”理论,你认为中国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还能够保持8%的经济增长率吗?
A13:
抱歉,我还不熟悉林毅夫先生的“超越凯恩斯主义”理论,许多人都在提超越凯恩斯,卢卡斯提过,普利斯科特提过,但凯恩斯的思想和影响仍在那儿。尽管新的研究和方法已经大大地革命了,但凯恩斯天才的思想至今仍强有力的。实际上新凯恩斯已经在许多方面改进了凯恩斯最初的判断,微观化了其最初的模型,包括曼昆、加里、Werning、查涛,以及新近出现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就是一种新的推进。因此,不要简单地提超越。
至于提到中国未来的增长,我认为,未来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估计维持在7%就差不多了,因为中国的高速增长已经持续了30多年,现在人口结构、劳动力、环境约束和国际竞争都无法使中国像过去那样轻松地上升到9%、10%;况且,国际的发展经验也表明,潜在增长率的下降也是必然的过程,韩国、日本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Q14:坛友月影沙丘3:
请问邓老师,现在中国的地方ZF的债务越来越多,ZF一直是靠卖地来还债,却也只能还掉一部分,那么这些债务会对金融机构的发展存在什么样的影响呢?
A14:
答案是肯定的,地方债务将影响巨大。这一方面需要加强地方ZF的财经纪律,控制支出;另外一方面,也需要惩戒,对一些过度透支本地财政的地方ZF官员们应该问责、追责,对一些资不抵债的地方,甚至可以破产,美国过去加州的橙县就破产了,底特律也破产了,这就是有力的惩戒。就像企业的破产一样是惩戒作用。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地方ZF的预算和财政要不断地规范化、透明化,需要地方人大的约束,需要公众的监督。
Q15:坛友lishu19914:
邓老师,曾听到过,做理论经济学就是编一个故事,在故事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之后不断的做出假设再进行解释,那么如此多假设的理论经济学,它的研究意义何在?
A15:
当然有意义。我们对经济世界的认知就好像在森林和丛林里,你必须猜,必须假设,必须判断,还好,我们有一些理论和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猜,推断。科学的推进就是从一个简单的理论,不断推展,延伸中推进的。这就是科学的乐趣。
Q16:坛友水木森123:
请问教授如何看待区域发展和一个省的经济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主要看行政范围还是地域范围呢?教授觉得如今的自贸区利率体系改革对我们有什么现实的意义和对发展的影响吗?值得推广吗?thank you
A16:
区域和地域这两个概念现实中有时候是分开的,有时候是重合的。自贸区的利率改革对近期的金融改革,特别是利率市场化改革非常重要,目前,自贸区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限制也是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既定步骤。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思路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总之,利率市场化改革正稳步推进。
Q17:坛友落叶归根lx :
邓教授您好,想请问一下:成都应该如何通过水运融入“长江经济带”?
A17:
成都可以借用临近地区的水运资源,包括乐山港、宜宾港和泸州港,但由于河道水运条件的限制,不应过高估计水运方式。
Q18:坛友thc_920:
邓教授,您好,您怎么看“第三次工业革命”? 当前一轮工业革命是否已经开始?3D打印、智能制造等多久能够成为主导性制造模式? 您接触的国外学者对此有何评判? 美国先进制造、德国工业4.0战略对我国会带来哪些影响?该如何应对?谢谢!
A18:
听一位朋友讲,实际上世界上真正的革命只有工业革命,当然,这难以苟同,但也说明技术革命的重要性。但所谓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这说法还很难成立,尽管像3D、页岩气技术有新的发展,但带来大规模的、深刻的、普及性的影响还未看到。
我们当然需要学习和研判技术革命的苗头和趋势,最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营造创新的环境和条件,特别是制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