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2.千里调水不如降雨在需要的地方
2014.5.21
地球有百分之七十的海洋面积,陆地也有很强的蒸腾作用,水循环的量应该是很充沛的,问题是大多数的降雨都集中到了海上和沿海地区,地球表面存在旱涝不均的现象。
如果人类掌握了大气循环的规律和控制降雨的手段,情况就会大为改观,南方不会动辄暴雨成灾,北方不会赤地千里,雾霾和沙尘暴也会大大减轻,牺牲宝贵的耕地千里调水的情况也可以避免了,问题是我们能够做到吗?
削减海洋热带风暴可以使陆地获得更多的降雨,也使沿海地区面对更多洪涝的威胁,削减海洋热带风暴的同时控制沿海地区的降雨才能使水汽深入内地,解决世界各地降雨不均的问题。
正负电荷的物理属性与大气循环和降雨、雷电、冰雹、飓风的形成密切相关,所以我想到了可否通过延缓水蒸气去离子化控制降雨规模的问题,这就是人工云层放电的提议。众所周知,中雨、小雨都不易成灾,容易成灾的是暴雨,也就是强对流天气,而强对流天气的主要降雨云层是聚集负电荷的底部云层,上部云层并不具备降雨条件,但没有上部云层聚集正电荷,也不会有下部云层对偶聚集负电荷,撕裂光子,形成局部的超低温区域、水分子的加速去离子化和夏季冰雹。人工放电可能破坏这一过程,能否实现还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如果可行,对于人类调控强对流天气就是一个突破,起码对降灾有利。实验的地点要慎重选择,避免次生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