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是近20年来转让定价最重要的发展,也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联合国所密切关注的。税收协定大多数是上世纪70、80年代签署的,而不断的国际化使企业的管理模式不断进步,信息通讯技术不断发展,当前的税收环境已经与以前大不相同。造成BEPS的原因有:
集团公司进行供应链税收优化管理,降低有效税率,管理层保护股东税后利润(分红);
利用ERP系统等科技实现集团全球化管理且信息更丰富;
由于各国的税率不同,不但有避税港,还有些低税率国家,使得集团企业更注重税收筹划;
税收协定不是多国的,而是两国之间的,造成企业会利用税收协定进行筹划;
税务机关信息了解不充分,跨国之间的税收信息交流不足;
很多国家法律存在漏洞,造成合法避税的现象。
2013年,各国媒体陆续爆出多家知名跨国公司的“避税门”事件,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企业也越来越多地将税收和自身的商誉联系在一起。
本报告将探讨苹果、谷歌、星巴克的避税案件,包括双爱尔兰荷兰三明治等避税架构、国内反避税趋势以及国内某韩资企业真实案例的探讨。该案例将揭示税务局对于转让定价方法、利润指标选取、会计政策差异、可比公司选取、成本节约和目标利润率的态度和观点。本报告还探讨了2013年各类型企业转让定价风险案例,包括亏损企业、有大额跨境支付的企业、企业结构产生变化等。本报告还摘录了如下互动问答:国内关联交易风险;海关估价与转让定价的矛盾;服务费如何支付预提所得税;亏损额风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