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体”写得我真是崩奔溃,造句功能都要退化了。读读其它的书,缓冲一下,吴思的《血酬定律》,清晰直白,读完有种豁然开朗感觉,但冷冰冰的,难怪有人说他是“零度写作”;看完后本想写点什么,但历史、政治没有一个好把握的,无从下笔;又去读《正义论》,读了几页,还是太冷,无奈放下。找了本纳兰词评,照着上面的说法,纳兰词该属于“沸点写作”,可以找找热度。
合着纳兰词又偶然听到一首轻音乐,词曲俱佳,真是一份难得的体验。书中说纳兰是“情深不寿”的典型,记得我也曾把他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同“情深不寿”放在一起来理解,顿觉颇有意思。记得前年冬天也偶遇一首轻音乐,点点音符,像雨滴空阶,又像流水轻袭过溪石,打在心上,似乎产生了共鸣,有种愉悦却略带伤痛的感觉;旁边有个水杯,刚烧开的水,水汽徐徐而上;窗外白茫茫一片,正下着雪,隔窗看去,那悠悠荡荡的雪花,融着音乐就像揉碎的记忆;江城的雪不似北方的雪耐得住时间,刚落下就融化了;如果能边听音乐,边踩着沙沙声,该是另一番趣味吧!可我似乎更喜欢那种隔窗的感觉。好久没有听过这样的音乐了,当初听天空之城时也有类似的体验,好像是朋友推荐的;如今偶遇的这首也想推荐给朋友,但马上就觉得自己的可笑了,这只是私自的好听罢了,谁又会喜欢呢?古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却认为:“己所欲,亦慎施于人。”
两次偶遇体验都很好,也算是研究生阶段的一个收获吧!但也像极了生活中其他的情景,擦肩、相逢、相识以至于相知,可遇而不可求。虽然一直喜欢黑格尔,但我仍然相信这世界没有规律、没有定数,一切都是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