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4948 11
2008-04-12
来源: 中国青年报 4月11日  发稿时间: 2008-04-12 09:33

小时候不得玩、不能玩、被别人玩,上大学后“没人管难受”,开始大玩特玩

文/张明平 本报记者 李润文

  “中国为什么出不了诺贝尔奖?是我们的教学条件差吗?是我们的研究条件落后吗?”郑强在向教育发难。近日,被称为“最牛愤青教授”的郑强在江苏大学进行了一场名为“当代大学生的成才之道与历史责任”的演讲。

  头顶着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博士生导师等一系列学术桂冠的浙江大学工科教授郑强,因经常炮轰现行教育而得到网友的热情追捧。

  报告会从天黑一直持续到晚上近10点,台下挤了近3000人,几乎没有人离开。

  教育的误区是挖掘式智力开发

  演讲中,个性张扬的郑强敢怒敢言,痛陈现代社会中的种种不是,锋芒直指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制度。通过列举幼儿园“讲坐姿、立规矩”、少年宫“车水马龙”、中小学生的所谓“成熟、懂事”等一系列现象,他指出,我国的教育误区是,“挖掘式的智力开发”,“挖煤炭挖到黄土了还在挖!”

  郑强结合自己的高分子专业打比方,教育就像做一个陶器,幼儿园阶段给沙子浇浇水,小学阶段捏一捏,初中造造型,高中上釉,大学烧焙,“可现在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太能干了!”他说,“超量灌输知识极大地挫伤了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摧残了孩子到大学后的发展潜力。”中国的孩子小时候不得玩、不能玩、被别人玩,上大学后“没人管难受”,开始大玩特玩,沉溺网络,盲目恋爱。

  “教育是一把双刃剑!”他说,“好的教育让人走向善良;反之使人愚昧,而且愚昧得不可理喻。”演讲中,郑强不时有惊人之语,“分数越高,意味着你残废的程度越高!”、“选择一流大学,恰恰选择了平庸之道!因为你丧失了继续领先的动力。”

  作弊是“逼良为娼”

  对于自己在6年内连续三届高票当选“浙江大学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郑强解释说,一名老师要想被学生喜欢,必须具备三方面的条件:有真才实学,有爱学生之心,能与学生沟通。

  他自称,在浙江大学他是“专门拯救那些被处分的学生的”。对于大学校园中的作弊现象,郑强的观点令人瞠目:“作弊是‘逼良为娼’!”他指出,“评奖是现在大学生作弊的驱动力”。他发现,很多作弊的都不是成绩不好的同学,很多成绩好的同学为了获得各种高额的奖学金而去铤而走险。他明确反对监考老师用怀疑的眼光审视学生,因为“教育的目的是提高,而不是惩罚”。他笑言,自己监考的考场上没有作弊的秘诀就是“精神控制法”,相信学生都是优秀的,提醒他们要“永葆革命晚节”。一直对英语“怀有批判”的郑强对于高校“双语教学”,表示“坚决反对”。“专业的东西非常细腻,要靠民族语言才能表达透。专业课学专业的,不是学语言的!”他风趣地说,“如果这样,学生4年下来就听不懂美式英语、英式英语了,只能听懂郑强带四川口音的英语了。”

  豪华校园是对学生的双重毒害

  很多高校大搞新校区建设,校园现代大气,风景如画,对此,郑强毫不客气地指出:“现代豪华的校园是对学生的双重毒害!”因为“很多边远地区的孩子进了这样的校园,恨不得把身上简朴的衣服扔了。”在这样的校园里,学生只有穿名牌、骑名车才匹配。他质问在座的大学生,“在这样鸟语花香的校园里幸福地生活4年,老百姓还能指望你们到艰苦的地方去吗?你们内心还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去吗?”他对比古今中外的大学说:“真正一流的大学,更重要的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在于大学精神的树立。”

  对于大学生们抱怨的“找工作难”问题,郑强更是不留情面:“你们没有资格索取!你们没有给这个社会作过任何贡献。”“不是找不到工作,是很多同学不找艰苦的工作。你们是找不到享受的工作!”

  文化人别做精神上的孤魂野鬼

  3个小时的演讲,郑强在以“郑氏见解”给学生“洗脑”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他坦言,今天是来“挖心的,来剥皮的!”他大声疾呼:“一个缺乏自信心的民族,一个主体意识不健全的民族,一个把自身的命运托付给他人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他告诫大学生,不能因为学了一点知识和技能就变成“文化和精神上的孤魂野鬼”!

  郑强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专业的本领。这样才会有自信。对于专业的热爱不是天生的,而是“付出了以后才会爱”。

  “科学是有国界的,科学家永远爱他的祖国!”学术研究要关注社会需求,更要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4-12 12:36:00

   小时候不得玩、不能玩、被别人玩,上大学后“没人管难受”,开始大玩特玩

   真实的写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12 12:39:00

尤其是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尤其应该引起重视。大家在大学期间都习惯了大玩特玩的的生活,很少有人专门考虑自己到底是适合什么样的生活,许多读研究生的同学,并非因为热爱研究,希望走学术道路,而是一种就业的暂时逃避,因此研究生教育由于学生和导师以及学校各方面的原因非常地不扎实。已经发生的几个博士生导师拒绝带学生的类似事件和博士生自杀的事件都对中国的研究生教育问题敲响了警钟。当然,在目前学校和导师我们无法改变的前提下,我想首先我们学生应该首先思考,谨慎地认真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从对自己负责开始改善中国的研究生教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12 16:39:00

教育体制中的问题的确不少,应该反省与反思,但郑教授的言辞也过激了些。如“分数越高,意味着你残废的程度越高!”、“选择一流大学,恰恰选择了平庸之道!因为你丧失了继续领先的动力。”这种判断有失公允,且让人难以接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14 15:25:00
选择一流大学,恰恰选择了平庸之道!因为你丧失了继续领先的动力。”[em12][em1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15 00:33:00
比较激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