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行瑞银集团(UBS)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ZF依然有能力和意愿去缓和房地产下行带来的冲击,包括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放松房地产调控。因此,基准预测是房市下滑被限制在可控范围内。
但瑞银指出,考虑到今年以来房地产活动弱于此前预期,将今明两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预期分别小幅下调至7.3%和6.8%,此前分别为7.5%和7.0%。
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在报告中重申,近几个月中国房市活动的明显放缓已在预料之中,而支撑投资性需求的诸多因素正在消退、许多城市库存高企,有鉴于此,房地产持续大幅下滑将是未来两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下行风险。
报告指出,在居民部门负债率较低、ZF兜底的背景至下,目前很难预测房地产下行的幅度。但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已经历了一波房地产和基建热潮、且目前整体杠杆率已经较高,政策支持的空间和有效性与2009-2010年相比已比较有限。
瑞银估计,有15%的概率会出现房地产活动大幅下滑、拖累2015年GDP增速至5+%的风险情形。
报告指出,触发国内房地产业打破平衡的拐点包括以下情形:全国范围内的房产税出台或国内其他投资渠道兴起可能会削减投资性住房需求;进一步开放资本账户和人民币贬值预期可能会促使居民在海外市场追求更高收益的投资、导致资金流出。此外,国企及银行业加强公司治理会减少以土地及房地产为标的或抵押的投融资;土地改革及基础设施改善会增加城镇土地及房地产的有效供给;房价下跌或持续低迷应会影响市场预期、进而抑制投资性住房需求。

瑞银指出,目前尚未看到任何上述“可能触发拐点的因素”发生重大变化,但毫无疑问,风险正在加剧。尽管今明两年不大可能出台全国范围内的房产税,但随着决策层计划在2016年建立全国住房登记系统,这距离房产税出台应会更进一步。
报告称,利率市场化和理财产品的发展使居民在房地产之外拥有更多投资渠道;随着资本管制逐步放松,对海外房地产和其他资产的投资在逐渐增长;三四线城市房价增长已开始放缓或基本持平,住房存量高企、且不断攀升。
报告指出,通常对房地产下行的分析主要关注房价回调,但瑞银认为,营建量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更加重要。即使在房价没有明显回调的情况下,营建活动大幅下滑也可能会严重拖累实体经济,给经济增长和银行资产负债表造成冲击。
瑞银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综合考虑直接和间接影响,房地产建设量每降低10个百分点,将拖累GDP增速2.5个百分点。除房地产开发商外,金属、建材、工程机械等重工业都将会受到较大冲击。
对于全球其他地区的影响方面,报告认为,中国房市下行对于依赖中国内需的大宗商品出口国及周边经济体冲击应会最大,大宗商品价格及相关汇率的调整恐怕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