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mkszyz在2008-4-19 21:23:00的发言:你说的对,是有座位在不同的位置所形成的差别,所以就是象上海那样把人分成两个队,一个是没有座位的队,另一个是有座位的队,车来了先有座位的队上车,而没有座位的队等待,有座位的队的人还是会争座位的。这都是我亲眼看到的。
你说人们有争夺的天性所以才争夺?如果仅仅就争座位这样的事情说,为什么有的人不争呢?为什么他们可以谦让呢?他们的天性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解决问题办法似乎也不可以靠增加什么,因为再增加也不会一个车子上的位置都是一样的。有晒太阳的,也有晒不到太阳的,有靠门的也有不靠门的,有靠轮子的也有不靠轮子的,有后排的和不是后排的,有事故时容易受到伤害的和不容易受到伤害的等等。
如果争的原因真的是因为人的天性,那么当然是无法改变的,问题是有的人却可以将自己的舍弃给别人,有的人可以不争,这说明争并不是人的天性,人是可以改变的。
你的另一个观点的是认为“争不争取决于资源的价值”,这与你的天性说是什么关系呢?
我还是认为争的原因不在于资源的价值,而在于人心,没有爱心,所以才争,那些有爱心的人不是不知道座位的价值,但是他们还是不争。因为爱,他们可以舍弃,可以将机会给别人。
关于岗位,其实也是有人让的,也不是都会争的。比如说贫困家庭中的上学的机会,就有姐姐让妹妹的。如果没有对妹妹的爱,姐姐会让嘛?难道姐姐不知道上学的价值?
关于生命和财产,也有人为别人牺牲的。难道他们不知道生命和财产的价值?所以你的价值说似乎也无法解释争的问题。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争?
1.有座位的人还会争,这很正常了。座位当中还是有好坏之分的。人们只要想做好位置,当然要去争了。当然,如果他无所谓的话,他就不会去争了。
2.注意看清楚pararox所说的话:如果人们有争夺的天性,这是一种假设的情况。不争的人也许他们就有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所描述的“纯粹利他行为”的动机:愿意看到其他人的快乐。
3.这种争抢的可能性是永远都不可能被排除的:除非在资源极大丰富,而且是无差别的,人们对于这种类型的资源的态度也是无差别的,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4.人同时可以有“自利"和“利他”的动机,而正是因为“自利”的动机使得人们可以获得生活必需品。而利他动机可能是由于“互惠行为”,也可能是由于“纯粹利他“。前者往往会由于预测对方下阶段不与自己合作,而使互惠的利他行为终止。而后者往往由于对于受惠方的“贪婪的搭便车“的行为而终止。后者往往是与"公共品"的事例有关.
5.座位的受惠方本身具有随机性,而且往往没有时间的持续性,而且收益损失的差别主要是身体是否劳累,不牵扯到实际的物质利益,可能即使感到不合算,心理受到的冲击也不算大.
6.其实经济学中很多的假设人有"机会主义"的行为倾向,并不是认为人本身就是"性恶",而只是强调人在受到不完全的的监督的时候存在这种机会,有这种可能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