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j 发表于 2009-8-10 07:43ccggqq 发表于 2008-4-15 01:20
我没有研究计划经济学,但是我建立的价值理论认为“经济学=计划经济学+市场经济学”,100%的计划和100%市场都是极端主义的表现,错误的。这在于人类的经济活动首先群体的活动,且是有组织的群体的活动,自然我们的群体活动必定以计划为先导。计划体现了群体的理性。显然西经的理性只是个体的理性,忽视了群体的理性。请你发表你的看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15 1:25:51编辑过]
随随便便的拼凑之作!计划经济是指那种排斥市场经济而以行政指的方式令来运作社会经济的一套经济体制。因此,有计划经济当然就没有市场经济了。因此你所说的“经济学=计划经济学+市场经济学”,好象等于说“CCGGQQ=男人+女人”一样,荒唐。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使市场经济得以100%成立的条件,而不是既不想创造这个市场经济得以成立的条件,又去指责市场经济的存在。
“有组织的群体活动”并不排斥个人的基础作用,相反,群体必须在个体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想用群体去反对个体,就象用你的身体去反对你身体上的每个细胞那样,荒唐!至于有人借口说群体需要“计划”而大搞计划经济,大搞窒息个体主动性与积极性的所谓计划经济,甚至就象“天授神权”那样,想从中获得支配“群体”的权力,那真是开历史的倒车了。
没有研究过计划经济,就不要想当然的说。计划经济不是行政指令,那不是计划经济,而是地方行政经济。计划经济是一种社会统一的标准化的会计制度控制下的经济,体制内部的任何位置上的管理人员必须遵守会计制度。会计制度操作方法,无非两种,一种是计划价格,一种填报物质平衡表,无论哪一种都在按制度化的会计程序不断试错以达到均衡。
要指出的是,国际经济有计划的发展规律和五年项目计划是有区别的,五年项目计划并不是计划经济本身,五年计划如同美国等到西方国家的登月计划一样,无非规模特别庞大,它是由工程师组成的一个委员会在明确的规划工业。
以苏联来说,苏联是在1937年宣布建成计划经济(社会主义),之后微观上的生产组合(包括消费)是由会计制度决定,而不是五年项目计划。
按计划经济理论,消费及需求只不过是劳动力之间相互交换在货币社会中的改变形式。
国民经济有计划有比例的发展规律,即是在有比例有规律的控制劳动力之间的相互交换和协作。
计划经济中企业的核算的目标不是赢利,而是每个企业在统一的劳动力、资源价格为计价标准下,最大限度的接近收支平衡,即不亏损也不赢利,既消费品或者中间产品生产企业必须把生产组合的规模确定在边际成本之上。在计划经济中,对于社会整体,企业亏损和赢利的对社会的损害是一样的,都会促使社会增发货币,都是一种制度成本,都是对其他行业劳动者的略夺。
计划经济唯一的矛盾,是要求企业把生产组合确定在边际成本之上这一条,集中控制的企业还好说,分散控制的企业就存在问题,因此在执行中分散控制的企业,也会给予一定的利润份额,会促使这些中小企业存在一定的竞争。
随便说一下市场经济要想百分之百成立,那就就会形成一个驳论,既资本主义不存在,回到原始的个体手工劳动之间的相互交换。按理想的市场来进行假设,在竞企业每个企业都把生产的规模确定在边际成本之上,即没有利润(剩余价值),那么企业还会存在么?资本主义还会存在么?直接回到原始的手工劳动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