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604 3
2014-05-29

      《普通经济学基础——市场运行的数学原理》简介

    这是一本经济学通俗读物,它以简单的数学术语讲述经济学的最基本原理。

    价值是劳动创造的,这本来不应该有什么疑问。可是,从斯密、李嘉图到马克思,直至当今,对劳动价值论一直只作文字叙述,从来不用数学工具。而与之对立的“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用了很多数学,里面到处都是数式图表,看起来很现代化。于是,一些人便觉得劳动价值论落伍了。而且实际上,劳动价值论也的确被渐渐边缘化了。

    一个交易,尚在讨价还价阶段,谁都不敢肯定即将议定的价格是多少。也就是说,交易是随机过程,价格是随机变量。讨论随机过程,必须用概率工具,否很难讲通讲透。这本书以概率统计工具描述劳动价值论,很多理论问题迎刃而解,经济学因此豁然开朗;一些长期争论不休的东西,在这里显得简洁明了,争论毫无必要。

    价值和价格,关系如何?一直争论不止,用上概率工具后,两者关系十分清楚:价格是随机变量,价值是价格的数学期望值;供求等因素决定价格,是价格个体的原因,而价值由劳动成本决定,是价格总体的原因。个体分析和总体分析层次不同、门类不同 ……

    自由市场价格为何能自动回归成本?很多人都会说:当市场价格高于成本时,生产者趋利增产,供给多了,价格便降下来;当市场价格低于成本时,生产者避害减产,供给少了,价格又升上去 …… 这些街头白话,不是理论解释。价格回归的科学道理是:市场价格是二阶振荡系统,和弹簧振动、电磁振荡一样,必须用二阶微分方程去描述。市场上的交易和生产构成闭环自动控制系统,这一系统把产量的偏差校正了,于是,市场便显得“有序”……

    为什么高价格会让生产者情绪高昂、积极供给?原来,自由市场价格呈正态分布,高价格远离期望值,是小概率事件。由信息论可以推知,一个交易发出的信息量由其价格J的出现概率决定,信息量为-log(J ) 。因极高价格J出现的概率很小,所以-log(J )值特别大,生产者的积极性就是高价格J发出的巨大信息量刺激出来的;极低价也是如此 ……

    经济学上的很多问题,比如:

    房子建成后,放在那里,它为什么会增值?处女地为什么能卖出钱来?

    钻石、古董、牛黄等稀罕物品为什么卖那么贵?有38的吉祥号码为什么要贵些?

    野生动物、石油等,天生就可以卖钱吗?难道它们有天然价值成分?

    机器、牛马可以创造价值吗?在市场分析的数学形式上,它们和肉体工人有什么不同?

    奴隶可以创造价值吗?在市场分析的数学形式上,他们和雇佣工人的区别在哪里?

    完全由机器人操作的无人工厂,能不能赚到钱?如何在数学上描述?

    现实中,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是市场失灵造成的?还是市场本身带来的?

    ZF投资建造的道路、桥梁、战斗机等公共物品,其价值有去无回吗?

    为什么分工贸易可以带来巨大的收益,能不能用数学工具来描述?

    商品可以产生效用,所谓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都没有道理,怎样科学地定义效用?

    似乎无用的钻石很贵,而极有用的水却很便宜,为什么?是不是边际效用的缘故?

    苏伊士、巴拿马运河给埃、巴两国带来滚滚财源,而马六甲海峡和直布罗陀海峡却没能给其两岸国家带来同样的收入,为什么呢?

    等等,在这本书里,都用劳动价值论作出解答,而且,其数学形式简洁明了。

    之前人们认为讲不清楚道不明白的东西,比如物以稀为贵、等价交换、价值价格、垄断、分工贸易、资源禀赋、价格信息、价格回归、效用、铸币税、人力资本、公平效率、土地增值、效用等等概念,在普通经济学里都用数学工具作了描述。

     本书很多地方,以故事、寓言的形式讲述,比较适合休闲消遣时阅读。但是,它的主旨是以数学工具描述劳动价值论,因此,它在理论上又是严肃的。书中所用的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等,都属于大学公共科水平的数学知识。有相应数学知识、喜欢经济学的人士,应该可以顺利阅读。

       想进一步了解,见:

       http://weibo.com/u/5114482120/ho ... 0_hao360_weibo_t0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6-28 15:46:06
知道真正的经济学后,对边际效用、供求曲线交叉一类东西就没有兴趣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4 09:52:32
《普通经济学基础-市场运行的数学原理》之
      1.5   自由市场不让机器创造价值
      人们看到,使用高效机器,在同一时间内制造出的产品很多,产品出售后,生产者得到的钱也就多了。于是,有人便凭此感觉认定 —— 机器能创造价值。这是一个错觉,一个知名度很大的错觉。错在哪呢?错在没有考虑别人照样会采用高效机器,错在没有考虑市场价格会变动。
      马克思说,产品价值与该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比如:某产品,若一人一天用手工能生产一件,那么每件产品就凝结一天的劳动,假定其价值为A;在使用机器效率提高后,若一人一天能生产一百件,那么,每件产品就只凝结0.01 天的劳动,其价值就只有0.01A。马克思还说,商品价格是围绕价值波动的。也就是说,手工产品价格是围绕A波动的;采用机器生产后,产品价值下降为0.01 A,价格将降到在低价位波动,波动轴心是0.01 A。  
     马克思把价值定义为——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无差异劳动成本,所以,每件手工产品凝结1天的劳动,每件机制产品凝结0.01 天的劳动。如果市场价格真的围绕马克思定义的价值波动,那就意味着机器就不能创造价值,使用机器是赚不到钱的。可是,大家的感觉又好象不是这样,不少人怀疑马克思这一理论。而马克思对此又没有做通俗易懂的论证,所以,有些人就很不服气。
     不过,不服还真不行,商品价格的确围绕着马克思定义的价值作上下波动,完全可以用数字来推演证明。简单起见,先假定制造产品所用的原料是一种自然物品,不用花钱买,即原料成本可忽略不计。
     说的是某产品ω。起初用手工生产,一个人一天能生产一件,每件卖10元。由于原料不花线,所以,生产者日收入就是 10元。或者说,此手工生产者每天创造10元价值。 假定当时市场上工人的日平均收入是 10元,那么,当ω价格高于10元时, 该行业生产者觉得合算,个个加班生产, 产品多了, ω价格就会降下来;当ω价格低于10元时,生产觉得不合算,他们会减产甚至停产,产量减少价格就回升了。也就是说,ω价格围绕其价值(10元)做随机波动。   
      后来,大家都采用机器生产,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00件ω。产品多了,就不得不降价了,ω价格轴心不再是每件10元,而是每件1角3分了。降价后,生产者每天销售100件ω收入 13元,扣除机器每天折旧费3元后,使用机器的生产者日收入也只是10元。一台 90元的机器大概折旧30个3元之后,就要报废换新了。可见,机器可以放大使用价值——从1件增至 100件,但是,它并没有增加交换价值——生产者收入还是10元。
     肯定会有人问,机造ω价格会降到是1角3分吗?不至于吧!如果ω价格轴心只降到2角/件,每天销售100件收入20元,那么,20元扣除机器日折旧费3元后,就还有17元。这17元中,如果我们认定有10元是工人创造的,那就还有7元是机器创造的了,不是吗?
     不是,不会那样的,自由市场不会可怜人。因为每件2角的高价,会使ω生产者日收入达到17元,太高了,大大高过市场上生产者日平均收入10元这一水平,肯定人人眼红。于是,必然有大量趋利资本涌入ω行业,过量的生产必将使ω价格节节下降,降到1角9分、1角8分 … 到1角3分、1角2分、1角1分、1角、9分 … 直弄得ω行业人人亏本,有人不得不退出该行业之后,ω价格才又慢慢上升到1角3分水平,并围绕1角3分作平稳的随机波动。照马克思的说法是:ω价格以其价值 1角3分为轴心上下波动。
     那么,能不能在维护机器、延长机器寿命方面下功夫,让机器创造价值? 如果能把机器日磨损从3元降为1元,那么,每天销售100件收入13元,扣除工人工资10元、机器磨损1元之后,就有2元可以算是机器创造的了。   
      也不行,市场也不允许。 维护机器,是生产者一直在下功夫的事情,在相同技术条件下,若大家都把机器日磨损降为1元。那么,ω行业生产者的日收入将是12元,超过市场上劳动者日平均收入10元这一水平。这一利益将吸引趋利资本加入ω行业,过量的生产将使ω价格作小幅跳水,之后,新的价格波动轴心将是1角1分,不再是1角3分了。
      现在,我们把原料成本考虑进去。如果每件ω原料成本是1元,  那么,在手工生产时期, ω价格轴心就不是J = 10元,而是J = 11元;使用机器后,ω的价格波动轴心就不是J = 0.13元,而是J = 1.13元。由于机制ω的价格紧紧围绕其成本史J = 1.13元波动,所以,机器创造不出价值来。
      可见,机器能放大使用价值,造福广大消费者,但是,它的确不能创造交换价值,不能创造价值。或者说,自由市场不让机器创造价值,价值只能是人花费劳动创造的。
     当然,价格的波动会使某些生产者某些天的收入高于10元,而使另一些生产者某些天的收入低于10元,但是,整个行业的生产者收入期望值只能是10元,不可能因采用机器带来一个收入增量。那么,是不是说使用机器就真的赚不到一分一毫了,那样的话,谁还用机器呢?大家的感觉好象不是这样的呀!且看本章1.7、1.8、1.9分解。

    想进一步了解,见主帖所给网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8-3 13:25:09
http://blog.sina.com.cn/u/511448212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