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理事长戴相龙周三(2014.5.28)表示,人民币国际化要平衡货币政策和国际收支,同时也要防范货币供应量大而导致币值不稳。
他在清华五道口金融大讲堂上称,今后人民币汇率会达到合理区间,更多反映宏观经济变化,但若市场有投机行为,ZF仍然需要干预。此外,除了规定每日2%的汇率波幅,ZF还应测算、关注季度和年度的汇率浮动。
央行宣布自3月17日起,扩大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至2%。这是央行继2007年和2012年之后第三次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
曾经担任中国人民银行(PBOC)行长的戴相龙说道:”人民币国际化要保持币值稳定。现在企业、银行改革,货币流动性加快,今后货币供应量大可能导致的风险需要注意。“
中国正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直线飙升,并已与逾2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
不过央行行长周小川今年两会期间曾表示,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漫长过程,还有很多“家庭作业”没有做好。
戴相龙并指出,目前中国央行为对冲外汇增加采取的高额存款准备金,减少了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量,迫使银行在剩余的可贷资金上扩大存贷利差。同时,高额准备金也增加了央行成本,减少了铸币税收益。

他表示,一直以来,人民币发行量大,但通胀率不高,是因为金融制度导致很多企业资金滞留在账面上,货币流动性不强。今后随着改革,这种情况会发生改变。
戴相龙称,中国金融国际化需要金融机构国际化作为载体。中国需要通过推进银行业的兼并重组,打造综合性跨国金融集团。在发展路径上,今后的金融集团应该学习国家开发银行的业务部模式。
至于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压力,戴相龙认为,个别地区的银行出现资产质量压力在所难免,但中国银行业资本充足,仍然很坚固。而资本市场上银行股跌破每股净资产则是由于行业在变动期,投资者的信心出现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