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5114 0
2014-05-30

读田松《警惕科学家》

北师大田松发表于《读书》2014年第4期的文章《警惕科学家》(P105~114)提出了一个犀利的观点:当科学共同体(即科学家们)宣布发明对人类有好处的技术时,警惕科学,警惕科学家。

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1)工业革命以前,科学是非功利的。但到了20世纪,科学纳入到国家体制,精神性的科学变成了功利性的科学。例子:美国的曼哈顿工程造核弹;中国的黄万里靠个人道德与学术水平无法阻挡三门峡与三峡大坝。

2)科学家也是人,所以他们的关系“首先是利益共同体,然后是知识共同体,从来不是道德共同体。”例子:美国孟山都公司,作为全世界最大转基因作物推动者,以课题、基金等形式购买科学家。中国的某院士,政、商、学三位一体,一身三面。

3)科学家具有两种形象,一个是沉思者,一个是魔法师(吴国盛教授语)。但现在魔法师全面取代了沉思者。“科学活动从神圣的使命,变成了一项职业”。例子:科研体制使得成批出厂的硕士博士会主动与体制合作,最终成为资本和权力的附庸。“学妖”现象(刘华杰语)

4)“四姨太效应”,典出张艺谋《大红灯笼高高挂》。四姨太假装怀孕,吸引老爷的注意力。既可以增加自己受孕机会,又可以降低老爷其他女人的受孕几率。这是田松在2005年的全国科学哲学会议上提出的。例子:课题申报书普遍夸大造假;上海交大陈进芯片造假案。

我的观点:

1)产生恶果的工程(如某些转基因作物、不安全的核弹、核电泄漏、产生灾害的水电工程)是科技的错,还是体制甚至是决策者的错?追究更高更快更强的过程中,出几个恶果这几乎是必然的,可以修正。这篇文章的问题是混淆了科技成果和科学精神。

2)没有核弹也无法在短期内威慑狂热的军国主义者。

3)很多好莱坞大片都在警惕科学家们干坏事,比如预防和惩罚他们通过生化实验做出邪恶战士。田松的观点并不新鲜。倒是作为南大核心刊物的《读书》肯登这样的文章,算是一个进步。

4)按照作者的逻辑,既要警惕科学家,也要警惕哲学家。哲学家坏起来,荼毒人性、扭曲心灵,让民族陷入道德困境和沉沦的怪圈,其罪何尝不比科学家大!

5)让上帝的归上帝,科技不必挑战其领地,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阅读: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32170/12697328.htm?fr=aladdin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416/16/1526013_369487656.shtml
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3_07/21/27733689_0.s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