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觉得中国的经济学很不注重历史的研究。有“形态”而无“本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量引进西方经济学,在形式上做足了文章,但是国内有多少真正是自己的东西。光是模仿,我们的“经济体制”会成为社会巨大隐患的,就像电脑操作系统中WINDOWS视窗系统最为流行(同市场经济学普遍一样),其他很多程序都是建立在他的基础上(等同于政治,文化等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但他是美国公司的产物,他们了解其中的罩门,其中的弱点,用着始终不会安心的。特别是未来金融体系的开放,在没有真正消化的情况下,中国的处境是十分危险的。
我们审视一下中国自身的经济学教育,各个学校都开,参差不齐。高校像企业,注重的是招生率,就业率等等。学生也多是看到哪个专业就业好就选哪个专业。国人注重眼前利益大于未来利益,少了中国历史中的士大夫阶层,“先天下忧而忧”,“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可能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更是笑谈,吃饭问题更为实际。但是想想理论经济学是什么?它本身就不是应用性的学科,不像金融,会计等等分支,它是站在思想的高度解决社会的基础问题,是社会科学的皇冠。我们在强调中国缺少高级技工的同时,是否看到我们更缺少引领社会思想的大师呢?
我期待中国经济学中的士大夫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