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型公司定价问题的提出
谈到成长型公司定价时候,彼得.林奇、林森池等人都在著作中提到,投资业界普遍使用这样的一个经验公式(以下简称“经验公式”):
成长型公司合理市盈率=公司长期增长率+股利收益率。此处,公司长期增长率既借鉴历史数据,也根据对公司未来3-5年甚至10年的预期来进行调整。
但是,一直以来,我都没有在经典的财务或者投资教科书里看到过该公式。相反,另一个关于公司增长率于股价关系的公式(以下简称“经典公式”)倒是经常见到:
P=D1/(K-G)。 其中D1为第一年的股利,K为要求收益率,G为长期增长率。
显然,经典公式不符合实际,因为不可能有公司按照一个比较固定的比率永续增长;而且从计算结果来看,如果要求收益率为7%,那么超过7%增长率的公司,股价(或者说市盈率)将为无穷大,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两个公式计算结果之间的巨大差距,可以这样解释:经典公式里,K随着时间的拉长而增大(因为时间越长风险越大),而G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而缩小,两者的背驰使得后一个公式的计算结果收敛于经验公式。
这样,问题也随之而来:到底经典公式中K的多大的增长幅度和G的多大的缩小幅度,使得它收敛于经验公式呢?经验公式本身,又代表着多高的收益率要求,是否可信呢?
问题的求解
假定持有一个公司股票十年,十年末按照一定的市盈率将股票卖掉。再假定不同的增长率和要求收益率条件,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  |             要求收益率假设 | 
|     增长率假设 | 7% | 10% | 15% | 20% | 初始7%,每年增加1% | 初始10%,每年增加1% | 
| 前五年25%复合增长,后五年20%复合增长,第十年以12倍市盈率卖掉股票 | 53.44 | 41.09 | 27.05 | 18.26 | 36.67 | 28.6 | 
| 前五年20%复合增长,后五年15%复合增长,第十年以10倍市盈率卖掉股票 | 30.91 | 23.91 | 15.93 | 10.91 | 21.5 | 16.9 | 
| 前五年15%复合增长,后五年10%复合增长,第十年以10倍市盈率卖掉股票 | 20.68 | 16.1 | 10.82 | 7.5 | 14.54 | 11.5 | 
| 十年平均10%复合增长,第十年以10倍市盈率卖掉股票 | 16.69 | 13 | 8.78 | 6.11 | 11.77 | 9.33 | 
| 十年平均8%复合增长,第十年以8倍市盈率卖掉股票 | 11.94 | 9.37 | 6.43 | 4.55 | 8.57 | 6.85 | 
| 十年平均5%复合增长,第十年以8倍市盈率卖掉股票 | 10.99 | 8.62 | 5.91 | 4.18 | 7.87 | 6.89 | 
| 十年平均0%复合增长,第十年以8倍市盈率卖掉股票 | 6.17 | 4.93 | 3.48 | 2.55 | 4.57 | 3.73 | 
| 说明:表中计算出来的数据是市盈率 | 
| 共用假设:股利支付率30%。 | 
| 计算方法:将每年股利除以折现率,加上卖出股票所得资金的折现,然后将总现值除以目前的每股收益 | 
|  |  |  |  |  |  |  | 
| 附表: |  |  |  |  |  |  | 
| 市盈率 | 25 | 15 | 10 | 8 | 5 |  | 
| 30%股利支付率下的税后收益率 | 1.0% | 1.6% | 2.4% | 3.0% | 4.8% |  | 
| 增长率 | 25.0% | 15.0% | 10.0% | 8.0% | 5.0% |  | 
| 股利收益率+增长率 | 26.0% | 16.6% | 12.4% | 11.0% | 9.8% |  | 
从上表可以看出,对于“前五年25%复合增长,后五年20%复合增长,第十年以12倍市盈率卖掉股票”这样一个假设条件,要求15%的复利收益率,或者在第一年要求10%的收益率然后每年收益率要求增加1%,计算出来的结果最符合经验公式。
对于“前五年20%复合增长,后五年15%复合增长,第十年以10倍市盈率卖掉股票”这样一个假设条件,则是要求10%的复利收益率,或者在第一年要求7%的收益率然后每年收益率要求增加1%,计算出来的结果最符合经验公式。
其它的依次类推。至于8%以下增长率的股票,不能定义为成长股,用经验公式来估值可能并不合适。这里也计算它们,是为了更好地做比较。
从表中也可以看出,经验公式认为高成长股(25%)的风险较高,所以要求更高的收益率,而对20%、15%和10%增长的股票,则认为相对比较稳健,要求的收益率稍微低一些,而且比较一致。
最后一个结论是:经验公式代表了相当严格的实际收益率要求(比非成长股高出40%-100%),它的可信性是可以保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