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2014-6-11 00:37:58
关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11 00:49:51
韩老师这篇短文,三个字评价一下,勿拍:树新风(TREE NEW BE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11 00:52:59
saintsophia 发表于 2014-6-11 00:49
韩老师这篇短文,三个字评价一下,勿拍:树新风(TREE NEW BEE)。
Can't agree mor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11 01:11:03
这个博后有问题,但是韩老师的叙述里又充斥着自我矛盾。不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11 01:15:20
拜读大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11 01:16:42
"这个员工在日本拿到的博士学位,在美国有五年以上“学院派” (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经历,又回国在生物技术公司里呆过两三年。按理说经验相当丰富。几个月前连续几天找上门来希望能在我实验室工作。因为没有工作,家里经济比较紧张(太太工作工资不高,小孩很小)。我看他实在很可怜,就安排了一个临时合同工作,帮助开发一个产品。"---how can a guy with a good academic background and exposure, but still so poor?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11 01:18:40
其实,无所谓悲观情绪带坏团队,或者没有团队意识,只是工作环境不同,工作习惯不同。工作和科研是不一样的,一个偏学术,成果越精彩越吸引人越好;一个偏应用,用户,团队,潜在价值才是追求的目标。也许这位博士后在另一个环境就会大放异彩,道不同而已,分手就好了,没必要如此纠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11 01:19:52
have a look.
thank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11 01:36:16
或许是选择了不适当的工作环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11 02:52:47
haohaooooo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11 03:49:01
就是希望要有更高的情商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11 06:12:29
当老师的都已自己的利益为核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11 06:21:05
只是来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11 07:11:56
只能说是个性不符合,领导喜欢听话的下属,或者领导水平不高,给下属定的目标太高,都有可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11 07:16:23
那个博士后应该去学校,而不是应用型机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11 07:16:48
可以啊,博士后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双方互相抉择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11 07:40:20
知识不等于能力,能力不等于素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11 07:41:56
有些人长大了,自己不在裤子上拉屎了,还指着人家的小孩说:怎么在裤子上面拉屎。事实上他不知道,自己当年这个年纪也天天在裤子上拉屎。说白了,有些人就是混碗饭吃的技术工人,非把自己标榜成给别人饭碗的救世主。文章没读几篇,学人家发思想性的随笔。好好读读费曼回忆录,看看真正的大科学家是怎么思考问题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11 07:51:34
呵呵,看看,了解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11 08:08:40
这个博后有问题,但是韩老师的叙述里又充斥着自我矛盾。不评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11 08:09: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11 08:10:11
路过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11 08:14:41
没法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11 08:15:36
韩健老师讲的这件事儿其实很有代表性!
国内乃至东亚文化圈的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几乎都是解题高手,他们很会考试,但对自己研究的问题不甚清晰,工作起来缺乏热情。
美国式的教育则重在学生或者学者的兴趣,他们强调动手能力、协调能力。由于出于兴趣,所以他们的工作中团队意识和观念跟我们是不同的。工作之初,感觉美国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人傻傻的,可过一段时间就会体现出他们的优势和效率。
感觉韩健老师讲的很含蓄,他的后记讲:现在,短短一年过去,我们的技术平台已经研发成了。言外之意,可以明确,他讲“我的团队中有白人,黑 人,印度人,中国人”,看来他心里已经明确地感觉到这位博士后是不能融入他的团队,韩老师的判断是准确的,决定是正确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11 08:19:52
值得思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11 08:20:1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11 08:22:42

简单的道理:做人、做事又能有几个人精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11 08:25:09
支持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11 08:26:55
不合就散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11 08:30:33

不好评价  也许是环境不对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