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农林经济学
6245 16
2008-04-20

新世纪以来,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进入新的阶段,表现出新的特征。农民工不再是暂时居住城市,而是倾向于长期居住;居住的时间在不断延长,并且有举家迁移的倾向;“新生代农民工”几乎没有务农经历,对城市的认同超过对农村的认同。因此,传统的仅从“弱势”的角度去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做法并不完善。

农民工既是城市产业工人的主体,又保留着农民的户籍身份,但是他们在城市中却面临着在住房、医疗、保险、卫生、教育等基本保障不足的局面,更不用说物质激励、职位升迁、决策参与等组合激励方式。从而导致农民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持续性不强、收入增长缓慢、流动性强等。

激励理论在我国大量的应用与实践,但却几乎没有文献专门研究和分析农民工的激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4-20 23:06:00
或许第一手数据的获取是一个不小的困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21 17:46:00

是的,我现在自费600元搞问卷调查。这个题目有研究意义吗?

今天问了我们院一个老师,他说不需要对农民工激励。否定了我的题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21 17:51:00

他说如果对农民工激励,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城市,农业如何发展?

不过我在机制设计的时候考虑了反哺机制,

城市化是大趋势,中央文件指出,农民工已经是产业工人的一部分,为什么不需要激励?

看看大家的意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22 17:43:00
大家帮我想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5-3 11:02:00
感觉和激励不是很沾边,但更像是一种制度上的缺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