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hades1011在2008-5-2 23:03:00的发言:
很赞成文中中的那句话“新生代的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感远高于对农村的认同感”
现在觉得确实大城市的基础设施的便利和种种福利确实给许多人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自己同一些民工兄弟交流的时候也都是宁愿就在大城市里吃苦也不愿回家。 其实这也还是现在二元经济体制下地域发展的不均衡造成的。 其实话说回来,对于一些中小城市,边远城市特别认同的农民工也少。 这个研究觉得可以先从现在农民工的工作积极性是不是确实不高,先观察好问题之类的再入手可能会比较好。例如会不会有节假日因素。有可能会不会比较容易会有越到后面越放松这类情况。。。。
决策参与是很重要的一个,也是很敏感的东西。呵,能把这个同政治分开来做就好。
我的研究意义是:
(1)可为政府创新管理政策提供建议。农民工通过参与城市建设,一方面为城市的发展做出贡献,另一方面通过融入城市实现自身价值。农民工的弱势地位主要是由于制度性的排斥造成的,而政府出台正确合理的激励制度是农民工更大限度实现自身价值的基础。(2) 可为城乡统筹试验区下的城市化研究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新视角。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是城市化的必然。城市化要求农民工在城市中获得足够的激励以至定居,因此改革当前仅从保障的角度设计农民工制度,各级政府对农民工的管理统筹兼顾,带动政府、企业、个人三者联动,则农民工才能真正融入城市。同时,以农民工为纽带,促成工业对农业生产的反哺,加强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生产的稳定。
当然,我的研究首先是基于对农民工的现状调查,我已经设计了对农民工的调查问卷,和城市市民对农民工的态度的问卷,
调查内容涉及到农民工自身对环境、工作、居住、社交、感情、自我实现等各方面的现状和认识。
首先看农民工的激励需求目前处于maslow需求层次理论的那一个阶段,然后再有针对性的提出激励措施。
决策参与包括企业决策参与、投票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