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会通中西的朗读人才
         中国英语是当下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文字语言建设已初具规模。由于在英语语音教学中受以目的语为目标的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中国英语有声语言建设中仍存在着理论多,实践少,中国朗读者主体缺席的问题。中国英语有声语言的本土性与身份性建设不能没有中国学者的积极参与。正如杨牧之先生在《汉英对照大中华文库》序言中曾指出“:有许多资深、友善的汉学家在译介中国古代的哲学著作,在把中华民族文化介绍给全世界的工作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或囿于理解有误,或缘于对中国文字认识的局限,质量上乘的并不多,常常是隔靴搔痒。说不到点子上”。在中国英语有声语言建设中,这个问题也较为突出。在中国英语有声语言建设中,不仅需要朗读者熟悉中国文化,理解文本所蕴含的中国人文精神,熟练掌握英语语言形式和其发音特点(如省音、连读等特点),还需掌握基本的有声语言创作方法和音声化技巧。在朗读创作中广泛借鉴中外优秀朗读作品,用英语的形式传达出中国的人文精神。
2借助多种传播媒介,开展双语朗读
        中国英语是顺应多元文化这一时代背景的必然产物,同时具有世界性、开放性和本土性、身份性的双重特征。在中国传统经典作品的英语有声语言建设中,以双语互补的朗读形式,同时辅之以插图、配乐、视频等试听手段,将平面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更加立体、多维的有声语言,可以充分揭示文字作品的文化内涵,有效弥补在传译过程中部分原文文化特征被遮蔽,丢失的遗憾,彰显中国英语的本土性、身份性的特征。
3开展双语朗读教学,传承中国文化
         中国英语有声语言建设是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有效媒介,同时也是传承中国文化,缓解跨文化交流中“中国文化失语症”的有效手段。中华民族历来有诵读的优良传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由得心应口,到得心应手,朗读之功当不可灭。朗读作为中国学生普遍使用的学习策略,在汉、英语言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中外经典文学作为蓝本的汉语朗读佳作层出不穷。这些都为中国英语有声语言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的素材。以双语的形式开展对中国传统经典作品的朗读教学活动,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本族文化的认知,又可以学生通过英语这一国际通用语言表达本族文化的需求,使学生通过汉、英两种不同语系的朗读实践中,从语音、语法、语篇等不同层面了解两种文化在语言表达方面所呈现的不同思维方式、价值观。这既是中国英语朗读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也是高校跨文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期刊网是全国最受欢迎中国期刊网,权威正规,100%发表,与数百知名期刊长期合作,担保交易,安全快捷,承诺满意后付款,传世秉承诚信合作,一心为您的服务理念,打造论文服务行业第一流品牌。
文章来源于:http://www.qikan58.com/
论文发表:776199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