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重基础,哪怕是冷知识
复习课上例题讲解是少不了的环节,笔者认为知识复习要联系最新的高考动态,各地的高考题命制都是命题专家精心之作,不可偏废,纵观2013年各地对天体问题的考查,考查点都较为基础,正好可以将考题拿来作为例题帮助学生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让学生自主检测概念的掌握情况。例如,开普勒三定律是万有引力的第一节内容。考生往往会忽视基础概念和定律的复习,很多考生甚至冷落了这三个定律的理解和记忆,非常容易出错。2013江苏高考第1题着重考查这个知识点。例1(2013年江苏)木星和火星绕太阳在各自的椭圆轨道上运动,由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得A.两行星绕太阳运行速度的大小始终相等B.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中心C.两行星的公转周期之比的平方等于它们椭圆轨道半长轴之比的立方D.在相等的时间内,两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相等目的从行星的实际运动出发,帮助学生运用开普勒行星运动规律,复习规律。“开普勒三大定律”是人们研究天体运动的发端,也是“万有引力”这一章节的第一节内容,在以往的复习中,考生容易忽视该节内容的复习,由于对这三个定律复习的缺失,导致在解题过程中容易走弯路,从该题的设置上引导学生在一轮复习时,要重视对基础知识,哪怕是高考冷点的理解和记忆。
(2)注重常规题的基本解法
万有引力的常规考题大多涉及到“环绕”和“静放”两个方面方法的应用,基本方法有两个:对于环绕天体,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星球表面万有引力近似等于物体的重力。例2(2013年上海)有小行星绕恒星运动,由于恒星始终均匀地向四周辐射着能量导致其质量缓慢地减小,如果认为小行星在绕恒星运动一周的时间内的运动轨迹近似看成圆?则足够长时间后,小行星运动的半径、加速度、角速度、线速度大小如何变化?天体运动充满着神秘色彩,与我们的生活也距离遥远,不过此类问题的解决却有法可循,环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再加上由星球表面物体忽略自转时的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得到的替代式,就可以解决一系列天体运动参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实现方法的迁移。
(3)抓住特殊运动模型
万有引力与航天存在几个重要的模型:近地卫星模型,同步卫星模型,双星模型。课堂一定重视每个模型的特殊的物理含义和解题的技巧的分析和突破。如:近地卫星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同步卫星的确定性(如周期一定)等。平时的教学注重典型模型建立,重点突破各个模型的易考点和易错点,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解题效率。
文章来源于:中国期刊网
论文发表:776199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