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悬赏~~
1,相关性与可靠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可靠。相关性和可靠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两者的地位同等重要:如果相关性失去可靠性的支持,就会降低甚至失去相关性,会对使用者产生误导作用;如果信息虽然真实可靠,却与使用者的需求相去甚远,也会因不具备相关性而失去可靠性存在的意义。
2,评价利润质量:
利润质量是指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以及利润结果的合规性、效益性及公允性。高质量的企业利润,应当表现为资产运转状况良好,企业所开展的业务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企业有良好的购买能力、偿债能力、交纳税金及支付股利的能力。高质量的企业利润能够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资产基础。反之,低质量的企业利润,则表现为资产运转不畅,企业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减弱,甚至影响企业的生存能力。
对于利润质量的评价可以从从利润的构成、稳定性以及变现性等方面着手,进行深入剖析:
1)利润的构成。利润的结构是多层次的,按即将执行的《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划分,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非流动资产处置净收益,是企业形成利润总额的三大支点。一般情况下前两者称之为营业收益,后者称之为非营业收益。 营业利润是公司营业活动中所实现的利润,它是企业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配比结果,是企业净利润的主要源泉,它产生于日常经营,具有长久性和可重复性,体现了企业的总体经营管理水平和效果。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越高,公司利润的持续性就越强,利润质量就越高,反之,利润质量就越低。
2)二、利润的稳定性。利润的稳定性是指公司连续几个会计年度利润水平变动的波幅及趋势的平稳性,它取决于公司业务结构、商品结构等稳定性。我们可以用两项指标进行判断: 1、利润期限比率=本年度利润额÷相关分析期年度平均利润额 这项指标揭示本年度利润水平波动幅度,一般情况下若波动幅度较大,说明利润稳定性较差,利润质量可能较低,应当引起关注。用这项指标还可以评价与判断企业利润的稳定性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2、现金流入量结构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入总量 现金流入总量包括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以及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比率越高,说明公司通过自身经营实现现金能力越强,利润的稳定性较强、利润质量较好;该指标比率越低,说明公司通过经营活动实现现金能力较差,过分依赖投资和筹资活动来获得现金,说明公司财务基础和获利能力持续性较弱,利润的质量较差。
3)利润的变现性。其主要指标为: 销售收现比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净额 该指标反映企业销售获取现金的能力,是衡量企业产品销售形势好坏的标准。该比率大于1,说明应计现金流入转化为实际现金流入的能力强,收入质量好;反之,该比率小于1,说明应收款项增多,获现能力弱。 现金营运指数=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所得现金(经营活动净利润+非付现费用) 若该指数小于1,说明一部分利润尚没有取得现金,停留在实物和债权形态,而实物和债权风险大于现金风险,因此未收现的利润质量低于已收现的利润质量;也说明营运资金增加了,反映企业为取得同样的利润占用了更多的营运资金,取得利润代价增加了,同样的利润代表着较差的业绩。
3,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主要分为直接发与间接法。
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应当采用直接法,列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直接法是按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主要类别列示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在直接法下,一般是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为起算点,调整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项目的增减变动,然后计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采用直接法具体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可以采用工作底稿法或T型账户法。业务简单的,也可以根据有关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直接发依据首付实现原则进行编制。在间接法下,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实际上就是将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的净利润调整为现金净流入,并剔除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采用直接法编报的现金流量表,便于分析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来源和用途,预测企业现金流量的未来前景;采用间接法编报现金流量表,便于将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进行比较,了解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差异的原因,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分析净利润的质量。所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直接法编报现金流量表,同时要求在附注中提供以净利润为基础调节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
希望对你有帮助~~~~~~~~~~~求按价悬赏喔~~~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