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
1395 0
2014-06-17

斯密理论中财富价廉物博的重农主义

——资产阶级是斯密的叛徒和人类的敌人的探讨(7

什么是国家富裕?斯密认为价廉物博就是国家富裕!什么是价廉呢?就是人们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价格最便宜!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价格是由供求规律决定的,例如粮食,求大于供的时候,价格就贵,供大于求的时候,价格就便宜。“价廉实际上等于物博”粮食什么时候最便宜呢?只有粮食的数量像水那样多,像空气那样多的时候,就最便宜!粮食像水那样多就是物博!粮食是这样,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都是这样。所以,斯密的政治经经济学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或者国民财富是如何增加它们的数量的,或者说,国家是怎样富裕起来的?

第一部分,国民财富是怎样价廉物博的

一,人类的自然需要。

大自然已给各种动物提供了不需要加以改善就可推持生命的东西。粮食、衣服和住所构成所有动物的全部需要。就大多数动物说,大自然已给它们提供了足够的衣食住资料,并且这些资料恰恰适合它们环境的需要。唯有人是那么敏感,以致没有一件天生的东西能投合他们的心意。总的说来,人类所需要的东西毕竟是有限的,可通过个人的单独劳动来解决。上述一切必需品,人人都有力量自己设法供给,例如以牲口和水果为粮食,以皮革充衣着等。正如人的微妙的身体比其他动物需要更多的供应,人的同样微妙或说得更正确一点远为微妙的头脑需要还要多的供应。一切技艺都是为着这些供应服务的。

二,一切工艺都是为人们的自然需要服务的

人类的辛勤劳动,不是用在取得我们的三种简单必需品即衣食住的供应,而是用在取得投合我们优雅的、细致嗜好的便利品。改进和增加那些成为我们需要的主要对象的物质,这是产生各种各样工艺的根源。

主要以供给粮食为目的的农业,不但引起土地的耕种,而且引起树木的栽植和亚麻、大麻以及许多类似东西的生产。各种制造业因此应运而生,这些制造业具有很大的改良余地。从地下掘出的金属,提供制造工具的材料,许多上述工艺都使用这些工具进行工作。商业和运输业也是从属于同一目标,它们收集各种工艺的制成品。商业和运输业又引起其他附属技艺,如写作、几何学等,前者记载许许多多的交易行为,后者供很多有益用途。法律和ZF似乎也只有这个目的:它们保护那些积了巨资的人,使他们能够平安地享受劳动的果实。由于法律和ZF的作用,一切技艺日益蓬勃发展,并且它们所促成的贫富不均现象,也因之持续下去。法律和ZF还使人民能够安居乐业,不受外来的侵略。智慧和道德也是由于供应这些需要而得到它们的光辉的。原因是,法律和ZF的制定与成立乃是人类智虑和聪明的最大结果,所以原因的影响决不能和结果的影响有所不同。此外,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的人的智慧和正直给我们指出了什么是正当行为以及怎样做才算正当。他们的勇敢给我们以安全的保护,他们的善心使我们能够获得所需要的东西。由于这些非凡的美质,饥者有其食,寒者有其衣。因此,根据上面的叙述,一切东西都从属于我们三种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三,富裕起因于分工

在劳动没有分工的野蛮国家,一切东西全是为了满足人类的自然需要。但在国家已经开化,劳动已经分工以后,人们所分配的給养就更加丰富。正由于这个原因,不列颠普通日工的生活享受,比印第安酋长更优裕。不列颠普通日工所穿的毛织衣服,需要很多的配制工作——在衣服穿在身上之前, 得使用剪羊毛的人,拣羊毛的人和纺织的人以及染匠、织工、载缝等等。搞这些工作所用的工具的制造,需要还要多的技工——纺织机制造者,机械安装工,制索者,至于碎匠、采伐者、矿工、冶工、铁匠、锻工等等更不必说了。除他所穿的衣服外,再想想他家庭所用的家具,所用的亚麻布制品,所穿的鞋,所烧的从地下掘出或从海外运来的煤,所用的厨房器皿和各种碗碟,我们就可以发见就是过他那样简单平凡的生活,也需要大批的人的帮助。

促进国家的富裕的正是分工。 在文明社会,虽然实行分工,但却没有平等的分工,因为许多工人没有

工作。财富的分配并不是依据工作的轻重。一个商人的工作很轻,但他的财富比他所雇用的全体店员的财富还大,而这些店员的财富,又比同数量的工匠的全部财富大六倍,虽然后者的工作多于前者的工作。在屋内安闲地工作的工匠,比不歇地劳累地走来走去的苦工更有钱。这样,负担社会最艰难劳动的人,所得的利益反最少。

四,分工如何增多产品数量

分工如何增多产品的数量,或财富如何由分工而产生。这两者实在是同一回事。让我们来看一看某些制造业实行分工的结果。要是一只扣针的各部分都是由一个人制造,要是同一个人又要采掘矿物又要溶解矿物又要劈断铁丝,那末,制造一只扣针就得花他一年的时间,因此,这个扣针的价格,必须足够维持他一年的生活,即使从低估价,至少要卖六镑。如果分工已发展到这样的程度,即铁丝已是现成的制品,他每日也只能制造二十只扣针。假定工资是十便士一天,一只扣针必须卖半便士。由于这种情况,所以扣针由许多人分工来制造。剪铁丝、把铁丝弄尖、制斜头、镀金等等工作,通通成为专门职业。使用二个或三个人专制针头,一个或二个人专安针头,等等。到扣针放在纸中为止,一共分为十八种操作,通过这样的分工,一个人一天能够毫不吃力地制造二千只扣针。如果劳动是这样分工的,以致一个人能生产出这么多的产品。那未,超过维持生活所需的部分的剩余产品将是巨大的,足使每个人换得比在单干的情况下多四分之一的东西。这样,产品将便宜得多,而劳动却昂贵得多。

应该指出,决定社会的富裕的绝不是劳动的价格;社会的富裕在于能以少量的劳动换得大量的东西。由于这个缘故,一个制造业已有很大发展的富庶国家,能够通过杀价的方法而取得优于贫穷国家的有利地位。

因实行分工而作出的工作量,可由于以下三个因素而大大增加:(1)熟练程度的提高:(2)从做一种工作改为做另一种工作所造成的时间捐失的减少(3)机器的发明。机器的发明会使工作量大大提高。这三个因素就是增进有用劳动的生产力。

由此可见,要增加国民财富,要实现价廉物博,就要不断地扩大分工,就要不断地增进劳动的生产力。劳动生产力增进了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数量就增加了也就是物博了,价格自然就降低了。

劳动者201461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