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布斯的《利维坦》出版于1651年,比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要早上将近100年的时间,两部巨著都是产生在欧洲启蒙运动的时期的论学著作。但是,就我个人的感觉《利维坦》可能比《道德情操论》在某些 更加深刻一些,这种基于人性与社会形态的启蒙性质的认识对于以后的社会经济发展也许具有深远的意义。
霍布斯的《利维坦》主要论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是论人类,主要分析了作为生物个体所表现出的作为社会意义的基本特征,如人的感觉、想象、语言、推理以及社会角色等基本人的社会属性的工具性和价值性的含义和意义。第二部分是论国家。从人类的意义来理解国家的成因及其意义,国家和公民个体之间的关系,国家和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是论基督教体系的国家,这一章实际上在分析基督教对于国家的意义;第四部分是论黑暗的王国。此处 旨在分析宗教所不及之处而产生的黑暗。
读到此处,我不禁会想:文化是什么?文化就是人类在行进的过程中,在到达那些无法企及的目标时,所构筑的一座桥梁,一个到达理想彼岸的一个认为帆船。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文化是建构意义的。一种社会秩序的形成就是人类的有意识的建构。一座庙宇、一条道路、一个桥梁等等都属于这种建构的一部分。
霍布斯的《利维坦》在第四部分所描述的世界,后人称之为“霍布斯丛林”,这个和卢梭的契约式社会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相对于《利维坦》,斯密 的《道德请操论》可能要客观的多,因为斯密只是把人类社会得以联系的纽带--这些情感因素,包括道德、意志、爱等等--做出了相对客观的分析,但是观察人类的道德元素犹如观察自然现象一样也是要采取一种客观的、理性的态度。这种观察和分析的目的在于构建一种社会秩序和文明进程的路径。社会秩序和人类文明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而最终表现又是人类文明。
文明的本质是属于精神世界的,但是它常常又表现出物质形式。一条宽敞的高速公路不仅是现在技术文明和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结果,同时也需要使用者具有较高精神境界。如果在宽敞的高速公路上,汽车争夺车道,交通事故频繁 或者人为破话道路,这个社会文明并没有走向成熟。
宗教对于社会秩序和人类文明的意义主要基于人性的特点来抑制人性的弱点,激发人性的优点。当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制度出现之后,只有充分发挥人性的优点之后,市场秩序才可以扩展。
中国当下的市场经济在没有宗教伦理对人性进行恰当处理之后,价值形态的多元化可能是阻碍中国市场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以追求GDP增长的物质主义最终会以市场精神的缺失而付出惨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