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1.35em]改革红利论实在不高明
目前中国正处于改革时代。为什么要改革?无非是借助改革之手,化解社会尖锐而复杂的矛盾,化危为机,为中华构筑长治久安的基石。然而,经过30多年改革之后,已经进入深水区,前面阻力重重,寸步难行。此中原因又在于中国社会已经被撕裂成不同的利益集团,并且各自都企图在改革中最大化自己的利益。显然,没有广泛共识的改革,没法前行;如果强硬推行,必将导致国家分裂!而怎样才能达到共识呢?这便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即怎样求解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交集,正是改革的关键点。可见唯有大智、大勇、大谋,才能化解当下中国的困局。
如果我们回顾中华近百年历史,就会发现:这是中华民族失智的时代,即缺失深智远谋的大国策时代。具体而言,在这近百年来,中华民族总燥动不安、轻举莽为;所施行的国策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能找到长治久安之大国策。我们不会忘记,五四运动时,那些“先贤”曾把中国的贫穷落后归罪于中华文化和信仰,不顾一切地毁弃之。鲁迅如此,胡适也如此。但他们并没有想过:破易立难;也没有能力弄明白西方文明的运行机理;更弄不明白:为什么西方的教堂多于米店?而急切地推行西化。真真现世报啊!之所以中华从礼义之邦演变为今日全社会溃败,正是因为中华几千年固有的信仰被摧毁了,又没能重新建立起来一个新的有效的信仰系统,致使社会失心,国民行为兽化,社会不溃败才怪呢!更详细的论证请阅读笔者的《危机的中国:社会失心,制度失效》。可见五四时代的那些所谓精英遗孽深重!因此国人应警醒了:国家的命运不能任由那些所谓的大师操纵;重大的决策必须经过缜密论证,必须汇聚十多亿国人的才智。
行文至此,我们应该回归本文论题了。现在来研究改革红利论的是非问题。改革红利论究竟是谁发明的?笔者孤陋寡闻,无从查找。但它的确是媒体的宠儿,是当下网络热爆了的词儿。当然,我们不可否认改革红利论者怀有善意的初衷,希望借此来推动新一轮改革大业。但笔者经过认真思考后,发现此论隐含的方略实在不高明,甚至适如其反。道理很明了,不妨罗列如下。
其一、读过《孟子》的读者都知道,《孟子》开篇就说:“王何必言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也许读者不以为然,认为是腐儒之论。我们不妨置之于现在的知识体系中重新阐释此论。众所周知,人生价值是二维的,即包括物质性人生价值和非物质性人生价值。人之所以区别于野兽,正因为有非物质性人生价值。实际上这两种人生价值可简化称之为利和义。利属于人的自然性,而义属于人的社会性。可以说利和义的某种动态均衡就构成了人性的本质。当然笔者并不认同孟子的纯义观,而否认利的意义。其实利也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源。但义独自拥有调节人类社会的功用,是人类群生性和社会和谐的基石。人类社会的基本守则:公平正义也由此演生。
经过30多年改革之后的今日中国,和邓小平推动改革开放时所面对的现实根本不同了。那时正是过度意识形态化的时代,阶层内部绝对平等,即工人内部和农民内部都绝对平等。但工人和农民之间又绝对不平等。在这种现实下,显然发展经济、做大蛋糕是首要任务。因此邓小平的猫论实用主义有救时的功用,邓的改革开放政策也得到全民拥护,从而邓公成就了一代伟人。然而,经过30多年上下交征利之后的中国已经深陷于贫富极度分化之中,当下中国中下层国民正被所谓的“新三座大山”压迫得苦不堪言,怨气冲天。可以说,现在中国已经变成了一大火药库!决策者不能不正视这一现实!因此现在大谈改革红利已经不合时宜了。目前要破解中国困局,必须从义上着力,否则必然加深社会矛盾,诱化动乱,万劫不复。
其二、改革红利论或多或少打有新自由主义的烙印。实事求是地说,中国30多年来的改革正由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指导,资本被过度宠爱着、被过度激励着。虽然经济成就有目共睹,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可见这种发展模式缺失可延续性。此路已经不通,必须回头了!否则社会将爆煲!
其三、众人都说既得利益集团是改革的阻力。那么究竟谁是既得利益集团?据笔者所知,此论似乎由吴敬琏先生发明,暗指占据意识形态领域的左派人士。道理很简单,因为这些人所学的专业离开现在的制度其作用就失效了,当然不愿改变现有制度,否则便失去了衣食之源。当然大批贪官污吏也既得利益集团;但人们忽略了更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即这30年来产生的资本拥有者。他们的资本来得不明不白,可以说,真正凭勤劳和才智致富者甚少。所谓民营企业家,大多数都不是具有创新创造力的真正企业家,但都有教父的影子。显然,改革红利论者忽略了改革的真正阻力所在。
其四、有红利,必有红利分配问题;有红利,也必有成本以及成本由谁来支付的问题。如果单说红利,不及其他,此中必有不可告人的东西。国人要睁大眼睛了。
最后、中国改革的目标何在?是构筑中华长治久安的基础呢?而是极大化某一集团的利益,使它不断壮大,从而顺利过渡到某一设定的社会制度?若是前者,改革必须以公平正义为原则,从义上着力。如果取后者,恐怕大难临头,必将玉石皆焚,中华也将纷崩离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