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魔咒”,恐怕更像是一个居安思危、胜中求变、创新驱动的寓言。
几天前还是不可一世的西班牙足球王朝,就这样崩溃了。
上一届世界杯冠军西班牙队,这一次甚至都没通过小组赛。“冠军魔咒”似乎再次应验:1998年世界杯冠军法国队,在2002年世界杯小组赛中惨遭淘汰;2006年冠军意大利队,在2010年小组赛中惨遭淘汰;如今是2010年冠军西班牙队,在2014年小组赛中遭淘汰。
纵观这些卫冕冠军的败局,共同点无非有三:一是众星捧月造成盲目乐观,继而酿成大意失荆州;二是战术陈旧老套,未能在原有成功打法上有所创新;三是人才梯队不足,只依靠老将,缺乏新生力量延续鼎盛时期的战斗力。
这个“冠军魔咒”,恐怕更像是一个居安思危、胜中求变、创新驱动的寓言。
比如,今年的西班牙队几乎还是四年前夺冠军时的原班人马,战术也是早已被众人熟知。尽管近年来西班牙包揽欧洲杯和世界杯,但排名世界第一的斗牛士却没有想到首场1比5不敌荷兰让他们陷入绝境。没有任何应对突然情况的B计划,主帅博斯克还是把宝都押在了经验上,最终他们再也没能在绝境中反击,有媒体称之为“以最耻辱方式出局”。时间会惩罚那些墨守陈规、不求转型者。
将视野放大到足球场外。长久以来,在宏观领域,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可笑傲全球,堪称冠军;在微观领域,一些企业比如尚德、国美等也曾是行业冠军。
不过,最近经济下行的压力增大,各领域的“冠军”开始淡去光彩。2013年GDP同比增长7.7%,创自1999年GDP同比增长7.6%以来最低增速;而在省级层面,今年一季度,除安徽外,竟有30个省增速不及年度增长目标;至于企业,不少冠军企业也“泯然众人矣”,甚至到了濒临破产边缘。
正因为如此,外界关于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声音也此起彼伏。中国果真会告别增长的冠军,如同这几届世界杯卫冕冠军一样,以遗憾甚至耻辱的方式出局?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李克强总理日前在英国智库发表演讲时就诚实而坚定地说: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当然,承诺中国经济不会出局并不意味着可以水到渠成,它尤其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一方面,中国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各项改革举措得以顺利施行。诚如李总理在英国所言,“中国发展的不平衡,区域、城乡间的差距本身就是潜力,有着巨大的内需”。但这些潜力如何变成动力,内需怎么变成内力,这还是颇有讲究的。本届政府上任之初,就大刀阔斧简政放权,无论是审批权改革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是前所未有,这就是向市场释放改革红利,但市场活力能否兑现,则需要改革举措落实到位。日前,国务院部署了8大督察组,进驻部委、地方确保政策不放空炮。这是要清除地方官员“尸位素餐”、因循守旧的习气。
另一方面,就是要向调整产业结构、科技创新驱动要动力。球队的胜负往往与战术创新与否、适应新对手与否有着密切关系,这种模式放到经济领域也有借鉴意义。中国经济若不能提升内在潜力,在耗尽自然资源和告别廉价劳动力后,很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出局。
居安当思危,盛世有危言。曾经胜利的辉煌、经济发展的成就,不应成为今日创新求变的阻碍。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胜中求变,不沉溺于过往的荣光,才能摆脱“冠军魔咒”。
(来源: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