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158 0
2008-04-25

私人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在经营中按客户对象划分出的以个人或家庭为服务对象的业务范围和市场,是对居民个人或家庭提供的银行及其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总称,主要针对高收入人群进行理财服务。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私人银行在西方已经成为银行业利润的一大来源。目前,全球私人银行业务带来的利润率已达商业银行普通零售业务的10倍左右。2004年到2006年底,美国的私人银行业务平均利润率高达35%,年平均盈利增长12%至15%。其中资产管理费占收入的45%,经纪费占20%,净利息收入仅占25%,远优于零售银行业务的盈利表现。2005年,花旗私人银行业务盈利为12亿美元,大约占集团全部利润的8%,而花旗香港的私人银行盈利占到了当地全部盈利的20%。

另外,私人银行业务在满足富裕阶层的投资和财富保值需求的同时,必然也会促进银行对理财产品及理财服务不断进行创新,从而推动银行中间业务的提升。因此,私人银行业务不仅能够保障、稳固、推动公司业务的发展,同时也能推动整个银行战略转型。

在国内,2006年中国银行率先启动私人银行业务。2008年3月27日,中国工商银行也在上海宣布正式启动私人银行业务,门槛定为800万元人民币;而此前的24日,交通银行也启动了针对个人金融资产200万美元以上客户的私人银行服务。3月28日,招商银行也将把其私人银行业务进一步延伸到上海。而其它国内主要银行,如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等也纷纷排出了启动私人银行业务的时间表。私人银行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华经纵横认为,虽然可以预计今后几年内私人银行的发展将非常迅速,但国内私人银行业发展仍面面临机遇与风险并存。

私人银行发展潜力无穷

首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财富与经济基础得到不断成长与巩固,社会高净值富裕人群也会逐渐增多。目前,中国20%左右的高收入人群掌握着60%到70%的银行存款、70%左右的政府债券、70%左右的股票资产以及很大一部分外汇存款,更重要的是,中国中产阶层的增长速度已远远高于中国10%左右的年GDP增长速度。居民收入的增长和富裕阶层的出现为私人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和客户基础。

另外,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也为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中国在2010年或2012年左右将进入加速老龄化的时期。人在35岁至50岁处于收入最高的阶段,通常最喜欢储蓄,而在60岁到70岁处于把储蓄花出去的阶段,而老龄化意味着这两个时期间的距离会快速接近,人们从攒钱到花钱的速度会加快。因此,中国财富的日趋集中以及拥有财富的中产阶层迅速老龄化将给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提供更多机会,这正是中国的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市场吸引全球银行业前来竞相发掘的主要原因。

私人银行发展遭遇三大制约

首先,相关人才缺乏是制约私人银行发展的首要因素。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缺乏全面的金融素质和广泛的技能组合。私人银行家不同于一般的贵宾理财客户经理,他主理客户亿万资产,稍有不慎将遭受巨大损失。此外,大额资产要求分配在不同的领域,以实现保值、增值、资产延续。因此,该职业要求私人银行家有非常广博的金融理财技巧。而目前由于我国极度缺乏这类人才,私人银行部门不得不同时雇用保险、银行、证券、基金等好几个领域的“客户经理”围着一个客户转,增加了人力成本损耗。

其次,从大的金融环境来看,国内金融产品门类还不齐、缺少衍生类产品也是私人银行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衍生产品不仅可以用来投机,还可以避险,私人银行为客户设计投资组合时很需要加进这类产品作为避险工具,规避汇率、利率等风险。与国内银行相比,外资银行在国外投资工具多,手段多。因此对客户的吸引力更大。国内银行要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必须从根本上完善自身金融产品。

再次,在监管方面,由于私人银行是一个全新的业务模式,目前尚未有法律法规涉及。同时,私人银行需要的各种产品涉及银行、证券、保险等多个领域,而这与目前我国分业监管的状态有所冲突。此外,目前国内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一些基础性工作尚未做好,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受众环境,例如中国目前还没有私人信用评级机构;同时,私人银行也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行业,私人银行业务法律识别难度大,金融监管、反洗钱力度还有待加强。

                                                          资料转自: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