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节约型社会 (经济日报特稿) 东北建设新能源基地 这是吉林燃料乙醇公司的一期工程年产30万吨燃料乙醇生产装置。乙醇是以小麦、玉米、高粱、薯类或植物纤维为生产原料而制成,被称为“绿色能源”。截止到2005年2月底,东北三省累计销售乙醇汽油190多万吨,累计节约原油70多万吨。 北京:重点推进六项工作 本报讯记者徐文营报道北京市决心通过几年的努力,争取使北京的资源利用效率、环境生态状况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北京不久前通过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城市规划纲要,提出以提高综合效率为核心,抓好节约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可再生能源、倡导绿色消费4个领域。北京市今年着力推进六项重点工作: 政府机构率先垂范。市级政府机关要制定节能、节水目标及措施,力争全年节能8%以上。 大型公建重点突破。大型公建的节能力争达到10%以上。 对高耗能、耗水企业加强监管,力争全年节能6%。 全社会推广绿色照明。2004年北京市照明用电为49亿千瓦时,占全市用电量的11%。使用高效照明产品可节电60%—70%。 全市开展节水行动,力争今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1.6%。 加快建设示范工程。加快四座大型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四座大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及1至2座餐厨垃圾处理厂建设。 天津:着力创新发展模式 本报讯记者卢盘卿康华报道天津市一直受着能源资源匮乏的困扰。然而,这座城市经济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字的高增长。天津工业总产值连续10年增幅达到17%的同时,万元GDP的能耗却逐年下降5%以上。天津变被动为主动,开源与节约并举,努力开创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 结构调整出新。在调整过程中,对新上项目严把三关,即技术水平关、资源消耗关和环境保护关,在工业化发展道路上坚持走一条投入少、产出高、消耗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循环发展出效。他们一方面对资源性产品尽量拉长产业链;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生产过程,在降低资源和环境代价、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前提下,保持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据悉,天津开发区万元GDP所消耗能源的数值已接近或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当前,开发区万元GDP新水的消耗是8吨,而世界最先进水平是7—8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