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先进性教育”的一点儿心得,跟大家分享,望不吝赐教。
侃侃节约型社会
“节约型”社会经过党和政府的广泛宣传,一时成为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各大新闻媒体频繁使用的宠词儿。似乎一夜之间,“节约型社会”也像本世纪初的“知识经济”一样成了新世纪的新名词儿。其实,“节约”一词何新之有?从老祖宗亚当.斯密算起,经济学(economics)研究“节约”(economic)至少业已200多年历史。人类社会就是在“节约”中成长起来的,国富民强不都靠“节约”吗?在经济建设早已成为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时代,为啥这会儿“节约”叫得这么响亮了?
“节约”叫得这么响,必然是“浪费”太严重了,严重到政府都看不过去了,所以开始号召、宣传全体国民要节约。不过还好,没有要大家“勒紧裤腰带”,所以此处“节约”不是咱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那个“节俭”。因为政府是鼓励老百姓消费的,而且还要“刺激”消费。既然政府这么重视,所以“专家”都开始出书撰文了,一时间“节约型政府”、“节约型企业”……大部头的“著作”都上市了(这些作者口口声声“节约”,竞不知出版这些“著作”浪费了多少纸张、资本、劳动力这么多的稀缺资源)。经济学、伦理学、政治学、哲学、自然科学……灵感凸现,大家都找到关于“节约”的“经典论述”。可是,个人愚见,这么多匆忙面市的“节约型”著作,即使是最适合用来分析“节约”问题的经济学也没有用到点子上。
什么是“节约”,咱们现在口口声声说的都是节约资源“数量”。政府号召企业要降低单位产出的能耗标准。当然,这不错,但未免太表面化了。为啥?经济学意义上的“节约”关键在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即资源用途的合理选择。各位看官细想,谈节约不去注重资源用途的选择,片谈数量,实在是不切要害。现取一例,试想土地资源要节约吧?现在保护耕地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好当当的一块地用作建设用途能卖个好价钱,你偏让它种那不值钱的粮食,你说是“节约”。我想这种“节约”越多,“浪费”越多。基于此,节约资源的关键是让资源用在刀刃上,用途一旦选错,资源就会踏上“浪费”的不归之路。
明白了“节约”的真谛,才能谈怎么节约。我想,既然经济学专门研究节约问题,只要我们到经济学中就能找到答案。节约的关键要使出两招:合理的价格、明晰的产权。什么样的价格合理?反映资源稀缺性的价格就合理。基于此意,不能反映稀缺性的价格扭曲就是最大的浪费,是“节约”的最大绊脚石。因此,我们要让市场“瓦尔拉斯拍卖者”来拍资源的价格,“出价高者得”,把资源让渡给最需要资源的社会主体,就是最大的节约。我们不要动不动就故意扭曲价格搞什么“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不是搞市场经济吗?总得给市场点儿空间,让市场做主来确定资源价格行不行?
价格要反映资源稀缺性,就必须得流动,没有“市”哪来“场”?但资源流动、交换的前提必需有明晰的产权,而且产权必须多元化、分散化。道理再简单不过,竞价机制只有在流动中实现。大家看看中国的股票“势场”,80%以上的股票不流通、不交易,如何能冠以“市场”的名份?结果股市成了势力场,中小股东任人宰割,哪还有资源配置的功能?十多年过去了,咱们总算醒过来了,这不开始“全流通”了吗?对比股市,咱们看看资源(仅指要素)市场,劳动力天然私有吧,但咱不让他流动,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无一不是国家独有,能让市场定价吗?会让市场定价吗?垄断者会给市场定价的权力?
一句话,有效的资源产权、合理的资源价格才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根本。就此搁笔,以为“节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30 21:20:46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