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下面图表里面。
 
图表绘制了1790年到2030年,法国两大顶级人群的生活标准对比。
黑色数据线,是继承最多财富的顶层1%人群(你可当他们是富二代)。白色数据线,是工资收入最高的顶层1%人群(你可当他们是打工皇帝)。纵轴衡量两大人群的生活标准,皮克提给“生活标准”找了一个参考基数,就是法国普通工人的平均工资(取50%底层工人的均值),这差不多是一个具备普遍意义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以开头的1790年为例,当时法国的富二代生活标准是工人的25-30倍,而打工皇帝的生活标准是工人的10-12倍。
从中我们可观察到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趋势。
1890年以前,顶层二代通过继承资本而赚得财富,远高于顶层打工者通过努力所得的收入,这一时期也常被经济学家称作“世袭资本主义时代(patrimonialcapitalism)”,也就是巴尔扎克和简奥斯汀小说所经常描摹的社会景象。我给它起了一个别号:“高老头时代”。
1890-1970年,伴随两次世界大战造成家族体系的崩塌,以及战后经济复苏造成收入分配的洗牌,富二代被打工者反超。法国历史上第一次人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和个人才华而找到一个超级高薪的工作,日子过得比富二代还要土豪。
1970年之后,欧洲经济增长放缓,战后社会阶层重趋稳定,继承家产的二代致富模式重占上风。高老头时代再次降临,而且皮克提预计这种差异将呈现扩大之势。
法国富二代vs法国打工皇帝在过去二百年的起落趋势,其实只是一个表象。皮克提用他的历史统计告诉人们,这些表象背后皆有一个全球性的根源,就是:
r > g
r代表资本回报率(return on capital),g代表经济增长率(economic growth rate)。资本回报率高于经济增长率,这是皮克提观察到的一个长期存在的事实。按照皮克提书中的原话,“资本主义的核心矛盾就是r>g”。
下图绘制人类两千年历史的r与g的消长规律。我觉得这个规律算是这部700页著作的核心思想。
 
以世界范围的均值衡量,在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资本的税后净回报率稳定在每年4%-5%的水平(这种回报在近现代社会体现于企业利润、股息、租金、资本利得等。工业革命之前的资本回报率主要反映为土地出租收益),相比之下,全球长期的经济增长率只能达到每年1%-1.5%的水平。这意味着,全社会财富的大饼虽然在缓慢变大,但是资本一直以更快的速度将饼切走。这个过程已经持续了快两千年,后果就是人类社会的收入分配日益偏向持有资本的人,而不利于出卖劳力的人。
这种历史上长期不平等的情况因一战而被打破,并在最近一百年(1913-2012)有所缓解,资本回报率降到2.5%而经济增长率达到3%,或者说,资本主义的收入分配出现了“逆转式”的公平。原因也许是多重的,例如两次大战对资本财富的摧毁、1914-1945年普遍实施的对资本累进征税、新技术造成的经济发展跃升,等等。人们开始感觉到,里根时代所鼓吹的那种“利益均沾”(trickle-downeconomics)的和谐社会终于来临了。
可是好景不长。皮克提在书中预测,21世纪(2012-2100年)人们将看到,资本回报率高于经济增长率再次成为大势所趋,而且两者差距逐渐放大,并在大约二百年之后(2200年)重回工业革命时代的不平等程度。
这看起来一点儿都不和谐。皮克提为此给资本主义开了一个方子:开征累进资本税。譬如对1百万欧元以下的财富征税0.1%,1百万到5百万欧元之间征税1%,5百万到1千万欧元之间征税2%,累进下去,几亿到几十亿欧元的财富征税5-10%。这个政策的目标是抑制收入分配不公,促进欧美进入“和谐社会”。但是,皮克提并没打算学马克思做资本主义掘墓人,因为他并不希望撼动资本主义的根本基石:私有制和自由市场。
现在不妨说几句从本书衍伸出的题外话。
其一,皮克提的方子管用吗?
简单说这算是一个“劫富济贫”式的办法。但是我感觉这个方子太过纸上谈兵,放诸现实也许并不管用。须知,资本累进税是对所谓“企业家精神”的直接打击,如果没有企业家精神,社会将失去财富创造的一个重要动力。届时人们可能压根就没有更大的饼去分了,遑论如何公平分饼?再者,若人们寄望累进税改变全球分配,这势必需要一个“世界政府”的出现,否则资本全部转移到低税国去了,故此,个别国家的施政很难左右人类社会的大局。
其二,皮克提预言的21世纪景象会发生吗?
这问题也可换个问法:人类历史上两千年r>g并造成的财富分配不平等,这是逻辑的必然?还是一种偶然?
皮克提的看法是,这个现象并不是逻辑上的必然。站在统计学家的角度,他说,就算您搜集长达两千年的历史数据,你也只能把它们当作一个样本,你无法基于这个样本的r>g推断未来将命定如此。从这个意义来说,r>g这个长期存在的“历史事实”是有其发生的偶然性的。
于是他进一步设想,在一个平行世界的人类社会,很可能这个社会有不一样的环境设定,譬如资本除了储值并无实际用处(回报率为0)但是人们仍愿持有大量资本(用于应对未来灾难或者留给后代),与此同时社会经济可保持适度增长(动力来自技术进步和人口增加)。在这样的平行世界里,即便没有任何政府干预,经济增长率也可以一直稳稳的高于资本回报率,从而造就一个劳力者的天堂。是以,皮克提相信,借由“改良”,资本主义也可带来更平等的社会,他预言的21世纪分化景象并不必然发生。
我欣赏他从统计学样本的角度谨慎看待人类问题。但是,我的看法也许没他乐观。我近来读了些关于社会物理学的书籍,从物理之道探讨人类社会。每个人虽有所谓“自由意志”(free will),但是物理学家说当你观察大规模人群涌现的现象之时,你大可把每个人视为无生命的分子,把人类社会当作一个热力学系统看待。“创造财富”并非经济学家惯常所讲的提供资本或劳力而创造产品或服务的过程,而是遵循热力学定律的不可逆的减熵过程。是以,财富的分配也将遵循物理学规律,或者说“收入不平”很可能是“自然之道”。
我不太确定人类社会是否真的命当如此,不过一些经典的统计数据也许是支持此种说法的。意大利的帕累托很早就注意到,自工业革命以来各国普遍存在20%国民占有80%财富的现象。我在《Origin of Wealth》一书甚至读过一个更早的例子,是以色列数学家Abul-Magd发现的。他研究古埃及考古数据,用公元前1370-1340年埃及居民住房面积为财富指标,结果同样存在近似“帕累托分布”的数值规律。是以,皮克提预言高老头时代重现人间,也许是有更深层的道理的。
其三,我们最关心的:中国是不是已经进入了“高老头时代”?
看了我上面的话题就知道,中国进入高老头时代也许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不过,活在当下的人们可以庆幸的是,受惠于中国连年高速的经济增长和技术追赶,中国还没滑入高老头时代。目前中国的财富分配状态虽然并不平等,但仍像是皮克提描绘的1890-1970的法国,阶层尚未固化,有才华的人可以凭着能力和勤奋上位。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政府的保8%不仅有维稳的作用,实际上也防止了中国进入“世袭资本主义”。
如果把眼光放长些呢?最近习总开始讲“中国新常态经济”,大概两年前,我还在读书的时候,经济学家黄益平也讲述过他的“新常态”观点。他说2020年之后中国要适应的常态增长率大概只有4-5%左右,2030年之后会更低。以此观之,r>g在中国也许仍将一个无法避免的长期趋势。中国的希望在于有一个强势政府在21世纪力推“共同富裕”路线,而这仍要时间来检验。
说回到人生道路,你选择劳动所得还是继承所得?现在90后还有00后的小孩,都宁可坐宝马里哭也不坐自行车上笑,人们指责她们是“拜金女”(越来越多的男生也梦想着娶个官二代富二代比其他吊丝少奋斗十几年,这已经不单单是金融投资吊丝男们的yy美梦了),其实她们也只是预感到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而已。
感谢你在这个时代这么有耐心的看到这个地方,从统计上讲,您是“打工皇帝”的可能性非常大。打工皇帝最担心的是回到类似于法国1890年之前的“高老头时代”,打工皇帝勤奋努力的大部分成果都被富家女轻松地无情地占有。如何避免这历史轮回呢?下面这个公式也许是你的解药:
i > g + 3%
i是打工皇帝可投资资产收益率,g的一个通俗理解就是GDP,是社会财富增加的速度。
g+3%就是根据历史统计,富二代富家女大概的资本收益率r。当i=g+3%,你的剩余劳动成果就没有被富二代资本所利用和剥削。作为打工皇帝,你用你超群那么一点点的智力,让i>g+3%,哪怕只是那么一点点,你就超越了此时的富二代,从而让你的子孙有可能成为富二代,而不是从你的手中接过打工皇帝的王冠,继续打工。
同时,如果新的富二代,没有天资或者勤奋的话,很可能被更新一代超越。不要小看这3%,这3%之下,你永远是打工仔,3%之上,你有了成为贵族的可能。
再多做一点好人,更进一步的公式是:
i' > GDP + 3% = 10%
原理不变,实际操作中,g=GDP;i'=(i.1+i.2+i.3+…+i.n)/n,就是几个‘打工皇帝’一起玩儿‘打工帝国’,拼在一起投资,抱团取暖,投资收益更容易超越g+3%,风险也能得到更好的控制。目前中国实际GDP大概在7%左右,所以,在当下的中国,你的可投资资产的收益率需要超过10%,才算及格,否则你还是在让富二代占便宜,吃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