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工人被机器人取代是一种进步?
    在马经看来,工厂企业是工人的,因此要企业裁员,要机器人取代工人,那是万万不行的,是万恶的资本主义剥削的万恶制度。可是,这种鼠目寸光的观点哪里说明得了实际呢?实际是什么呢?实际是:每个企业都要让劳动效率最大化,否则企业就会灭亡,而机器人的劳动效率就比那些工人更高,所以工人就被机器人所取代。而企业追求效率最大化有什么意思呢?你不要工人了,追求效率还有什么意思?意思大着呢。因为,它可以以更高效率而把产品价格更加廉价,从而有益于消费者,而广大老百姓主要以消费者的身份获益的。所以对于同一个工人,当他以生产者的身份被机器人所取代而利益受损时,他却在另外的行业面前却以消费者的身份获益。比如,如果做手术原先是医生做,现在是机器人做,那么,医生的职业自然成问题了。但是这却有益于广大病人哦。而病人这个群体总是大大多于医生这个群体的。因此,如果所有医生的工作全部被机器人取代了,因此哪怕所有的医生都失业了,那也是好事,因为广大病人更加受益了。
所以在下例中,海尔把几万人裁掉了,却是消费者的需要,是国家的需要,是国家竞争力的需要。而在马经看来,海尔裁员吗?这真真真是十恶不赦,哦。马经观察社会的角度,就是如此鼠目寸光地只看到企业内部的劳资关系,而不能看到更广阔的方面,即看到前面所说的消费者的方面。
附资料:
在张瑞敏看来“必须做”的理由有三个:第一个,我们外包的业务很多,非主业的,制造链劣势的都外包出去,这部分人数量很大,到了外包的单位,可能会继续用他;第二个,智能化时代,智能化时代肯定要减人。原来海尔有个样本,以前一个车间108个人,现在没人,这在德国叫“黑灯车间”,因为都是机器人。有的人说“你怎么把人都下来了”,但是如果你今天不办这个事,明天企业就不存在了。
“另外你不做这个可以啊。去年美国已经回迁了二百多家企业,美国通用电气将大量热水器、洗衣机代工业务回迁到路易斯维尔,它发表了一篇文章,说在美国代工的产品比在中国代工成本下降20%以上,题目触目惊心叫‘让中国制造一边去吧’。”张瑞敏语气沉重,“如果你今天不减少一些人,明天企业就不存在了。”
“是你今天转型好,还是明天成为‘底特律’好?”张瑞敏反问,“汽车之城”底特律的破产结局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