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蛋疼的国家级学术论文
如果你对以影响因子高低划分的SCI期刊分区还有些抱怨的话,那么“国家级学术论文”的规定肯定会让你蛋疼。
什么是国家级学术论文?山西省人事厅《山西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若干问题的说明》(晋人职字[2006]29号)解释到:“国家级论文系指:在国家级专业学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及国家知名重点大学主办的学报和国家综合大报理论版面上发表的本专业学术、技术论文,或被世界权威检索系统(SCI、EI)收录的学术论文。”
通俗一点说,你写了一篇论文,如果发表在镇政府主办的刊物上,就是乡镇级学术论文;如果发表在省级学会主办的刊物上,就是省级学术论文;如果发表在国家级专业学会主办的刊物上,就是国家级学术论文。
可见,按照此规定,你的论文水平与论文本身无关,只看刊物是谁办的。如同你个人的能力与水平与你一毛的关系都没有,关键看你是谁生的。如果你爸是李刚,ok,入围。如果你爸是李逵,抱歉,杀无赦!
你是不是觉得有些扯蛋?
那么,为什么要制定这个扯蛋的规定呢?根据我校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条件”,要晋升教授,科研教学型教师要求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篇,其中文科类要求被CSSCI收录3篇、理工科要求被SCI收录3篇或被EI收录5篇。
另外,如果在我校要上三级岗(每年7万多的津贴),教学型老师要每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1 篇。
原来,国家级学术论文(或期刊)是人事部门为我们制定的、判断我们能否晋升职称和上岗的初级门槛。
人事部门为什么要这样做?我猜测,既然他们平常的工作就是人事,因此也就将论文也拟人化了。一个人可以被分为“群众、科长、县处级干部、市局级干部、省部级干部和国家领导人”等不同类别,论文当然也可以被分成“国家级、省部级、市局级和乡镇级”等不同等级。
可是,即使是国家级干部,不是也有违规被审查的?国家级学会或单位主办的刊物里也是良莠不齐。为了保证国家级学术刊物队伍的纯洁性,人事部门真的很辛苦又很能干,做起了类似中纪委的工作,经常将一些按定义应属于国家级、但“违规”的刊物开除出国家队。如:
《中国科技投资》是由中国信息学会主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的典型他爸是李刚的刊物,但因“专业性学术性不强”而不被山西省教育厅职称办认可。
刊物那么多,即使人事处的同志都鞠躬尽瘁,也很难保证网尽那些“专业性学术性不强”的刊物。对于这个难题,2013年山西省教育厅职称办又规定:
“国家级学术刊物必须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不含扩展板)或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源期刊。”
什么?刊物不仅有国家级学术刊物、还有CSSCI来源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还有什么扩展板,而且他们之间还有永远也搞不清楚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
现在,你是不是感觉有点蛋疼了?
不论是国家级学术期刊、还是中文核心期刊、还是CSSCI来源期刊,都是国内主办的刊物,对于国外的刊物如何认定呢?根据我校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条件”中规定:“社会科学类在SSCI全文发表或全文收录均按国家级学术刊物级别对待”。这样,由宝岛台湾清华大学主办的《Asian Journal of WTO & International Health Lawand Policy 》因为被SSCI收录,自然成为国家级学术期刊——但是,这样认定,不会给台独什么借口吧?
山西多山,太原就在一个山凹里。山民我以为这些考验我们智商的期刊定义只是我们山民所为,就上网查了一下我心目中的科教模范省江苏有什么先进经验。哇,搜到《关于印发江苏省高等学校教授资格条件(试行)》等138个条件的通知(苏职称[2003]2号)》。乖乖!居然有138个条件!在江苏省的这个办法中,定义了“国家级刊物”、“省级刊物”、“市级刊物”、“核心刊物”和“本学科权威性刊物”等刊物类型。所以,山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正所谓“青山着意化为桥、神州处处尽舜尧”。
我的意见还是:学者们还是不用太care什么分区和刊物级别。既然《左传》之《曹刿论战》中早就告诉我们“肉食者鄙”,我们只能在蛋被别人扯着的同时忍痛前行——因为天欲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扯其蛋丸、乱其所为。
本文转自王云才老师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