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
2334 1
2008-04-28

    最近看了茅于轼先生的几本书,从中受益匪浅,把我觉得高明的部分逐条列下,欢迎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

1.自由和平等才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封建社会没有建立起市场经济,根源就在人们的地位不平等,人们没有足够的自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要皇帝愿意,你的性命都可以拿走,财产和交易权更没有保障。正是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起了人与人自由平等的格局,才为市场经济的建立铺平了道路。由此我们可以说,人权和财产的权利是市场经济更为基础的基础。

    由此考证我国的市场经济,我们知道自中国有文明开始就从未建立起真正平等和自由的社会。新中国的建立是个伟大的进步,可看看当时的社会,什么都要票证,而干部有特供商店,就是说普通人的一块钱和干部的一块钱是不等价的,人跟人的不平等可见一斑。至于自由就更差,户口制度将农民牢牢的固定在土地上不得迁徙,甚至到当代户口制度还限制着人口的流动。计划经济靠的就是人与人的不平等关系,制度的设计者监督者都有着相当的特权,如果普通人也要求那样的权利社会自然要乱。所以我们伟大的领袖提出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消除私有制的伟大梦想。其实无非是想保证计划经济的稳定,从思想上把人限制住。茅于轼先生对“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批判最为精彩,逻辑如下:如果整个社会的人都遵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原则,那我们的“利”就要出口,因为内部无法消费,结果就是那些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的人得利;想想普通人都是这么做,那么最大的得利者是谁?是那些特权阶级,被放在体制之上的太上皇们享受了利。想想我们当代就消除了这样的特权阶级了么?没有,我们的官员吃的是皇粮,享受的是特殊待遇,什么时候存在特权阶级,我们的社会就没有实现平等。所以我国至今没有被认定为市场经济体制是有其合理性的,同样可以说明的是我们的人权和财产权利的保障同样让人不满意。我们的政府每年都为人权在与西方打口水仗,我们听到的是西方想干涉我国的内政,可作为真实生活在这个国度里的人,你真的认为你的人身和财产权利得到了法律切实的保护了么?

   就拿我们占全国绝大多数的农民来说,大家知道最近几年免了农业税,官方媒体说这是破天荒的中国第一次,说我们的农民对政府感激涕零——大家想想这件事正常吗?农民的负担自封建社会就很重,新中国虽说有所减轻,可依然受各级政府的盘剥。有一部法律能保证我们的农民不需交纳那些不知名的税费吗?没有。所以农民从法律角度讲财产权没有得到根本保障,由此我们的政府说增负就增负说减负就减负,完全凭个人喜好。我们要的不是感激谁为我们主持正义,而是把正义放在身边,财产不会叫人剥夺。

   在特权社会里,有了权就有了钱,所以有人喜欢争权夺势。我们伟大的领袖当初为什么把那么多元老打倒了?因为他没有安全感,同样那些人也知道,有了权就有了一切。我们讲中国人爱窝里斗,我看根源就在这里:既然有了权势就拥有一切,我们干吗要自己生产呢,夺权后拿别人的财产岂不轻松?中国人的传统思维逻辑就在这里。要是能用法律把所有权固定下来,断了用权谋钱的路,人人安于生产,减少内耗,我们的社会决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相反,如果权力人像现在这样没有制约,窝里斗就是国人的宿命!!!

2.价格是经济学的核心,价格问题的根本是衡量问题,价格将与人类共存亡。

   经济学讲的是资源合理配置,就是给最需要物资的部门以物资。可我们怎么判断那个部门最需要某种要素?就是通过价格,出价最高的部门是最需要该要素的。这里还有个前提就是这个价格是可信的。什么叫这个价格可信?就是说这个价格反映了物资的稀缺性。怎么产生的价格才能反映稀缺性?就是通过买者和卖者的讨价还价,使市场没有人有东西卖不出去,也没有人拿着钱想买东西卖不到,也就是所谓的局部均衡。局部均衡是一种商品的均衡,当所有的商品都达到了均衡,也就是实现了一般均衡。

   一般均衡条件下的价格反映了商品的稀缺性,即可以认为价格代表了商品的价值。钱的作用就好比尺子,没有了尺子我们只能大致的判断哪个更长哪个更短,可长多少短多少就不能衡量了。更可怕的是有时眼睛会期骗人,就是说最可靠的就是度量工具而不是经验或是直觉。想想我们的计划时代,价格都是由上级指定的,根本不能真正反映商品的稀缺性,结果是本来是稀缺商品却大量出口,由此造成的浪费可见一斑。

   由于价格能够衡量商品的稀缺性,而资源的稀缺性要伴随人类的整个进程,因此我们可以说价格将伴随人类共存亡。至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我觉得他只是在理论上提出了用“无差别的劳动”度量价值,可究竟用什么怎样度量这一关键问题没有解决,所以只是停留在纸上的不能用的理论。 

3.人追求的终极目标不是财富,不是自由和平等,是快乐。

   对于快乐与财富的研究表明二者并不成正比,财富可以使人快乐也可以使人不快乐,所以财富不该是终极目标,只是手段。同理,自由和平等是使我们快乐的必要条件,也不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

   经济学中有一个帕雷托改进,就是在使没有人受损的条件下,至少有一个人得益,这就是一个帕雷托改进。我认为这应该成为我们的人生观。将人所作的事及其所产生的结果可以划分为:利人利己,损人利己,损己利人,损人损己。其中损人利己和损己利人所造成的结果从社会总量上看是没有差别的,相当于一个零和游戏,故不值得提倡。而利人利己正是人类从事一切活动的最值得提倡的原则。而损人损己是坚决要反对的。我们的道德我们的法律和制度的设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基本准则,让我们的人民生活得更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5-2 17:43:00
就拿我们占全国绝大多数的农民来说,大家知道最近几年免了农业税,官方媒体说这是破天荒的中国第一次,说我们的农民对政府感激涕零——大家想想这件事正常吗?农民的负担自封建社会就很重,新中国虽说有所减轻,可依然受各级政府的盘剥。这就说明我们被剥削惯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