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补“漏洞”
美国商务部近日表示,将向主要组件来自中国的晶体硅光伏产品征收19%—35%左右的关税,其中中国强制应诉企业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和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的反补贴税率分别为35.21%和18.56%,其他中国企业的全国范围(Chinawide)反补贴税率为26.89%。
而据美方统计数据,2012年我涉案产品对美出口金额为21亿美元。
这是继2012年对中国晶体硅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后,美国又一次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
根据进一步信息,此次被征收反补贴税的光伏产品不仅涵盖太阳能电池,还包括了太阳能电池板。这也被外界认为是针对2012年的堵漏行为。
对于为何再次向美商务部提出“双反”调查申请,SolarWorld表示,在2012年的“双反”中,许多中国出口商将电池的生产外包到其他地区,特别是台湾,然后在中国大陆将其组装成电池板,从而规避了前端环节的关税。
根据美“双反”调查程序,预计上述反补贴税的初裁结果将在8月18日获得美国商务部的批准,随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nternationalTradeCommission)将花费45天左右的时间对这些关税进行评估,最后决定将在10月3日左右做出。
与此同时,预计美国商务部将在7月25日宣布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征收额外反倾销税。
“内外”一致反对
对于美国再次启动“双反”调查,中国机电商会作为中国光伏产业代表,表示强烈反对。
机电商会表示,美国ZF在2011年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后,又一次对同类产品发起“双反”调查,明显是对贸易救济措施的滥用,违反了公平贸易、自由竞争的原则,是一种变相的贸易保护主义。
机电商会还指出,此次“双反”调查在一些重要方面存在重大缺陷,尤其是产品范围认定违反了美国商务部的通常做法。在中国企业积极进行抗辩并提交了有力证据的情况下,美国商务部搁置对产品范围这一根本性问题的最终决定,仓促做出反补贴初裁。这是一种草率的、不负责任的做法,对中国企业的合理利益造成了不正当的伤害。
除了遭遇到中国光伏企业的强烈反对后,在美国国内,一些光伏应用终端企业也对此次初裁表达了不满。廉价太阳能联合会表示,解决此次调查的最好的办法,是中美ZF之间达成和解协议,结束争端。廉价太阳能联合会还表示,SolarWorld必须走到谈判桌前,与行业合作,找到一项有利于整个全球光伏供应链的和解方案。
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社评称,即便从其自身考虑,作为帮助美国太阳能产业的一个尝试,征税也没有抓住要领。美国太阳能产业的16.5万个工作岗位中,只有五分之一是在制造业。剩余职位分布在诸如安装、销售和项目开发等环节,它们的兴盛有赖于中国的廉价太阳能板,如果太阳能系统成本升高,将威胁到这些职位。
“双反”下的【光伏】生态链隐忧(一)
“双反”下的【光伏】生态链隐忧(二)
“双反”下的【光伏】生态链隐忧(三)
“双反”下的【光伏】生态链隐忧(四)
“双反”下的【光伏】生态链隐忧(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