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讲道义,被冠以“神机妙算”;曹操只讲实效,就成了“诡计多端”。 “从商业道德上讲,马云是小人”,“其若不改作风,5年内必倒”。日前,在一场被媒体人戏称为浙商版的“民主生活会”上,富鸿集团董事长朱建德语出惊人,博得全场与会浙商的掌声。
本菜鸟阅读上述文字之后,对“马云道德论”已兴趣不大,那台下的一片掌声倒是可以有不同的解释:是赞同马云是“小人”?是单纯赞赏朱董的快人快语?还是别的什么呢?
浙商,作为当今中国最具活力也是最会赚钱的人群,其最重要的特征并不在于强大的资金实力和灵活的赚钱技巧,而是在于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在外抱团闯的劲头。
有舆论称,马云的阿里巴巴靠着众多的中小商户做大做强,对家乡建设的投资过少,从而招致众浙商的反感。本菜鸟认为并非如此,浙商的“本土情结”并不体现在省内的投资上,其实从这方面来讲,大多数浙商也没有什么资格可以批评他人。
浙商最大的一个特征是团结,尤其是在闯外地,甚至海外市场时这一点尤为明显。这种“你发财,我发财”的默契是不少浙江商人成功的法宝。也因此,马云不在老家投资是可以的,但是晃了宋卫平一把,这就坏了“规矩”了。更为“惹众怒”的是,马云把巨资投给了并不缺钱的恒大足球。
从世人共识的商业角度上来看,在绿城足球的事情上,双方既无合同,也无什么公开共识,马云只是去看了一眼而已。然而在浙江商圈眼中,这种半口头上承诺分量是很重的。
据当地媒体人称,时至今日,浙江当地许多个人信贷依然在用口头承诺这种传统的方法来形成约定,以自己对人的印象和信赖程度作为风控,如果对方失约,失去的不是具体数字的财产,而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名声,还有树敌的可能。
阿里在中国中小企业最需要外贸资源的时候做了B2B,在中国从外贸转内贸的经济转型中推出了淘宝,又在老百姓投资渠道愈发缩窄的时候做了个余额宝。可以说在浙商这个群体当中,马云可算得上是佼佼者。
但是,在诸如淘宝新规、晃点宋卫平、说不做啥将来必做啥这方面,阿里确实在软实力上付出了不少的代价。
招来商界人士用道德的标尺、而非经营能力来批评,说明作为一个即将赴美上市的企业,阿里肯定做了什么正确的事。
被炮轰“小人”,发炮者还博得国内最具进取性商帮的全场掌声,说明作为一个教师出身的浙江企业家,马云肯定做了什么危险的事情。
毕竟5年之后的事,谁又知道呢。(黄博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