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尔街评论财经网报导 地方ZF的基建信托,房地产商的房产信托是中国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导火索”。ZF发债可将省和重点城市的债务延后一段时间,但很难解决全国近万家地方融资平台,特别是中小城市和县乡的债务违约。而当时ZF和地产商同时陷入困境时,地产商更容易被牺牲,所以房地产信托的危机正将陆续开始。

国家审计局称,中国地方债高达3.85万亿人民币,其实真正额度可能在12万亿以上,面对经济的持续下行,ZF、银行和信托三方串谋,以理财产品方式正在坑害老百姓,请大家提高警惕,切莫上当。中国正在上演“中国版次贷危机”。
地方ZF债的债主是谁?答案是:银行。因为没有听说过地方ZF债券,也没有人买过。老百姓只买过国债券。的确,中国的地方ZF没有发行债券的权利,因为中央知道地方ZF一定会胡来,管不住。所以你也没见过没听过有地方ZF债券。中央以前有过代理发行,因为没人买,地方ZF就只能另谋出路。
如何另谋出路?路径可以用下面几个进程来表述:
a.各地方ZF主导注册了一些投资公司,这些投资公司ZF把它叫做:融资平台。其名称可以是某城建开发公司、城建资产经营公司等。
b.地方ZF立项,比如:建高速,建机场,盖ZF大楼等等。
c.融资平台的这些公司拿着ZF的项目去银行融资,因为是ZF背景的公司,又是ZF项目,所以融资是审批金额是多少给多少。
d.银行当然知道地方ZF是个什么东西,此钱大半是有去无回,风险很大。所以银行就把此债权转卖给信托公司,比如10亿的融资,银行说我留下2%的利息,剩下的你接手,签的是5%的利息,你还有3%可赚。
尽管信托公司也知道ZF是个什么东西,但是这么大的生意总不能不要,怎么办?只要再转卖出去不就行了?利息写得高一点肯定好卖。反正只要卖出去,信托公司就即没风险也没责任了。于是,信托公司就把这些个债权做成一个一个项目投资产品,比如:城建公司修高速项目等等。各种各样,总称“理财产品”。
e.信托公司把“理财产品”拿到银行,让银行代理销售,还有回扣。
f.银行就印些广告,再开一间“理财室”,配个理财经理,看着储户的存款额,给储户打电话推销。把有钱人称作“VIP客户”,请上上坐。至此,债权人是谁大家都明白了吧。谁买了理财产品,谁就是地方ZF债的债主。
如果出了问题,也就是不兑现。(去年华夏银行已经出现血本无归,而且好像是起步50万一份的VIP产品。)
你去找银行,以华夏为例,银行说:签约的合同上任何地方没有银行的章子。银行只是代售。(华夏银行更甚,说是理财经理自己私人代理的,银行不知此事)
你看看合同上的章子去找信托公司,信托公司说:这是城建公司的项目,我们只是理财的信托公司。就好比你买了中石油的股票赔了,你不能找你开户的证券公司吧。
你去找城建公司,城建公司说:我们是跟银行签的约融的资,你是谁?
你去找银行,银行说:我们是融资给城建公司的,跟你有什么关系?
你再去找城建公司,城建公司说:谁卖给你的你找谁去!
你再拐回来找银行,银行说:你跟谁签的约,你找谁去!
你再去找信托公司,信托公司说:投资有风险,你没看合同条款细则吗?
你说:明明写着保本的!信托公司说:这是ZF项目,ZF不光说保本,还说有补贴呢,不信你去问ZF!
你去问ZF,ZF说:我们只是立项,审批项目。是行政机构,这连你都不知道吗?
你说算了,我也不找了,直接告吧,打官司得了!
我是VIP客户,还没被骗光,还有财力,物力,人力,写诉状。诉状第一栏是被告人,但究竟该填谁?这是一个大大的问题。这时候你才发现,打官司,要在被告人所在地法院打。银行在本地,信托公司在上海,城建公司在北京。被告栏都填不出,根本没法打。
ZF怎么这么聪明?其实ZF也是让美国涮过,学来的。
美国的“次级债”就是这样的结构。区别在于:美国是信托公司把它卖给全世界了;中国是各地方ZF卖给全国老百姓了,广东一个省都达到七千亿。
(本文改编自前瞻赢天下张庭宾讲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