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1467 3
2014-07-08

当你选择一款理财产品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什么?收益。这正是目前中国投资者的现状。无论什么产品、无论风险如何,只要正收益、要最高收益。

而今年以来理财市场的多次危机已经敲响了警钟,慢慢大家似乎开始意识到,不仅是股市,购买理财产品也需要风险自负,自己要为错误的选择、冒进买单。

“我在大学里老师和我说风险和收益是呈正比的,但是在中国是反比,中国老百姓都是说反正这个产品我一定要拿到收益,拿不到收益我就要吵。”宜信财富高级副总裁刘峰在“2014中国财富管理论坛”上如是说,“保护消费者不是说兜底保护消费者,而是要让他认清风险和收益的关系。”

认清投资回报与风险成正比的事实

毫无疑问,投资风险和收益成正比是一个必然定律,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通用的。但在中国,过去十几年在财富管理市场上充斥的“保本”“保本保息”“稳赚不赔”等宣传蒙蔽了理财者的双眼。

高收益隐含高风险,但是现在的财富管理市场良莠不齐,很多财富管理机构片面强调产品可能带来的高收益,对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并没有向理财者明确揭示产品的投向及比例。很多理财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并不知该产品对接的是货币基金、私募产品,还是一些实体项目,他们看到的只有鲜红大字写就的“百分之*”。

究其原因,在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属新兴行业,投资理财观念还未达到像资本市场那么成熟,很多理财者对于风险的认知比较欠缺,对于财富缩水的接收程度及风险承受度都比较低,这就使得很多金融机构在卖出产品的同时往往会打出“保底”、“保收益”的旗号,来争抢用户和现金流。

刘峰说,“如果投资失败,没有任何一家机构能为客户长期兜底,即便有所行动,但机构自己都撑不住,如何能保护客户?一个健康的市场,理财者应该明白,哪些投资就是求稳的,哪些投资就是要搏高收益承受风险的,不能一味追求正收益,这不太现实。”

投资者保护任重道远

在欧美任何一个成熟的财富管理市场,理财者都传承着家族几代的财富管理理念、经历了无数的投资失败、看过数次金融危机,这都是最直接、最血淋淋的投资者教育。而中国理财者则“被保底”“被保护”,就像没有经历挫折的孩子,无法承受“突如其来”的损失之重。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副司长徐诺金在“2014中国财富管理系列论坛”上指出,“理财的本质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收益自享,风险自担。”

他认为,保护投资者权益最根本的是要建立公开透明公正的市场规则,规范市场竞争的同时提高市场效益,引导理财业务回归本质。

如今,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的出现无疑给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了根本性的颠覆与革新,互联网金融在提高金融效率、丰富财富管理市场的同时,无疑也带来了诸多风险,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宝宝”类理财产品不断标高收益率,却对隐藏风险讳莫如深,普通投资者如何管窥蠡测,保护个人权益?

“第一,要警惕高收益,过高的收益往往伴随着不可控的风险。财富管理的核心不是收益,而是风险,一切的前提都在于规避风险;第二,要严格选择机构,目前国家还没有明确的准入门槛,鱼龙混杂。理财者要考察这个机构的过往业绩、历史发展轨迹、企业规模;第三,要找到一个专业的理财师,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明白资金流向。”刘峰指出,“监管也是不可避免的,相信未来市场准入及退出机制会更加完善,财富管理市场市场化程度更高,流动性更强,平台更高效,市场更透明。” (《凤凰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7-8 09:30:31
道理没有错,但你要认识到之所以有今天大家对风险的忽视,和ZF为了稳定,刚性兑付保底的观念有很大关系。即使风险很大,一旦有了ZF托底,人们的投资行为便很难理性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8 22:13:21
litaogzl 发表于 2014-7-8 09:30
道理没有错,但你要认识到之所以有今天大家对风险的忽视,和ZF为了稳定,刚性兑付保底的观念有很大关系。即 ...
打破刚性兑付,势在必行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8-1 15:35: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