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eezy和巴兰是属于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Sweezy是熊彼特的学生。Sweezy写过一本《资本主义发展论》,和巴兰也合作过《垄断资本》.Sweezy应该算是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不过的确是才华横溢。在被国内称之为“西方经济学”的领域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时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都能引人注目。
John E. Roemer(约翰.罗默)是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除了他的论文之外,还著过一些书籍,已经有中译本的大概是《社会主义的未来》,《在自由中丧失》以及《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分析基础》(07年9月刚刚出版,是由复旦大学翻译的)。《剥削与阶级的一般理论》至今没有看到中译本。这三本书当中《社会主义的未来》可以作为对于Roemer的思想了解的入门读物。Roemer总的来说还是接受了哈耶克在《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中的告诫的。《在自由中丧失》中阐明了他个人对于剥削,阶级,道德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等的认识,全面地展现了罗默思想的整体框架。这本书也是罗默的思想的转型之作,在此之后,罗默由“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转向了政治哲学,主要分析与“正义”有关的剥削理论,从这种意义上而言,与罗尔斯,阿马蒂亚.森等人的差异就不是很明显了。《在自由中丧失》是出版于1988年,而在94年的《社会主义的未来》中的第一章我们就能感受到罗默的“正义”情结,个人感觉有些“罗尔斯主义”的特征。而《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分析基础》成文应该比前面所提的两本书要早,这本书应该是罗默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数理化的经典之作。当然《剥削与阶级的一般理论》似乎在此方面也比较成功,不过至今没有看过这本书的完整版本。中译本的三本书的推荐阅读顺序是:先读《社会主义的未来》,再读《在自由中丧失》,最后阅读《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分析基础》,不过这本书对于数学知识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可能要读懂的难度不亚于阿马蒂亚.森的《集体选择与社会福利》。当然,也有人对于罗默用微积分和代数等主要用来分析连续现象的工具来分析马克思所关注的本应该属于“离散现象”的内容有质疑的成分。不过离散的分析工具是比较复杂的,马克思本人也未在线性代数和有穷数学方面指引过方向。现在的一般人分析也颇具难度,所以为了简化分析,也就会用“连续分析”取代“离散分析”了。在鲍尔斯的《微观经济学:行为,制度与演化》中对于“阶级”的描述也反映了这一观点。
John E. Roemer的耶鲁大学主页:http://pantheon.yale.edu/~jer39/
Ernest Mandel是第四国际的长期领导人,似乎在《新帕特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序的就是他。说实话,个人不是很喜欢他。不过,在《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之中,还是有一些从人类学的视角进行的分析值得借鉴。他的“长波理论”还是很有影响和有说服力的。在伊藤诚和拉帕维查斯合著的《货币金融政治经济学》之中也提到过他的“长波理论”。不过他对于“官僚”的认识似乎让人有点费解。有点让人联想起霍布斯在《利维坦》中所期待的“英明的君主”。
鲍尔斯是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经济学家,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在经济学现在所能研究的各个领域基本上都有所涉猎,而且都颇有见树。他对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评价也较为客观,他也曾经在哈佛大学主讲过高级微观经济学。在他的书中对于“科斯定理”的评价,是我见过的所有经济学家当中最让我信服的,呵呵。因为以前写过一篇关于他的简评,就不详加描述了,详细请见http://www.douban.com/review/1340843/鲍尔斯现在在锡耶纳大学(位于意大利)任教,并在桑塔菲经济研究中心作研究,和Gintis等人长期在一起合作,长期在英文顶级期刊,如AER,QJE等有文章发表,而且在Nature等杂志上也会有文章发表。
Samuel Bowles个人主页:http://www.santafe.edu/~bowles/
伊藤诚只读过他的一本《货币金融政治经济学》,对他不是很了解,不过知道他是宇野学派的代表人物。感觉伊藤对于现代经济学的了解还是比较深入的,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对于中央银行的“时间不一致理论”的描述,这是首先由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提出来的。而且他对于历史以及人类学的了解也是让人不得不服的。在书中对于金融史以及波拉尼的一些观点的描述给人的感觉就是逻辑严谨,引人入胜。
森岛通夫和置盐信雄的观点对于罗默的影响是比较大的,FMT(马克思主义基本定理)好像是置盐首先提出来的。森岛通夫的论文读过几篇,不过他的学术书籍倒是没有看过,只看过他的《日本为什么会成功》那本书,在书中最大的感悟就是日本和中国对于“儒学”的认识的区别以及由此认识带来的影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3 14:43:5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