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14-7-9 18:01:40
我想lz是厦大管院的,其实厦大管院的财务会计教材里面很多案例的数据就是假设性的,有什么问题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18:02:16
1695434662 发表于 2014-7-9 18:00
就我个人理解,好像还是有点区别的,社会科学的精准性好像没有自然科学那么严格,思想实验和实验室的实验 ...
兄弟你是什么学科的?现在经济学管理学领域流行实证研究,数据不容造假的,和思想实验不是一回事

好比你去做调查问卷,根据调查问卷得出结论,问卷怎么能自己捏造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18:05:34
风123 发表于 2014-7-9 18:01
我想lz是厦大管院的,其实厦大管院的财务会计教材里面很多案例的数据就是假设性的,有什么问题呢?
我确实是厦大学生,看到这篇帖子转了过来。

我就简单一句话,她这篇案例分析的案例 如同 经济学实证论文的数据、 理工科论文的实验结果数据一样,必须

要真实,然后对数据的分析才有意义,否则论文毫无意义。如果你还不理解案例分析论文的案例和用来说明问题

的案例的区别,我想你需要补充一点知识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18:06:03
我只是商榷而已,访谈不一定就是数据吧,你贴上来的是访谈材料是借用别人的,我没有看到数据。我对会计学不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18:10:46
我觉得,LZ还是宽容点吧,厦门大学出了个谢灵也应该是学生之福气,现在哪里还有人站出来为师生力争平等和权利的。难道不是造福厦大吗?不要因为谢灵写关于校长的公开信,就反过来攻击她,实际上要分清哪个意义更大,对这个社会和教育领域来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18:11:23
这种帖子本身就是诽谤!案例素材哪个不是外面找来的。如果你说她数据造假,那得有证据出来!
为什么经管的论文一定是实证研究呢?案例分析不行吗?多少案例分析的论文发在top期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18:12: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18:13:53
不正即歪 发表于 2014-7-9 18:12
那个建议查查厦门大学校长有无学术不端问题的帖子被删除了?
所有学术不端都应该查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18:17:36
逍遥我游 发表于 2014-7-9 18:13
所有学术不端都应该查查
我觉得如果非得查,先查权重人物的学术腐败,而不是所有,如果所有都要查,那就是一场革命,学术大坝就溃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18:21:22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18:23:22
福建的高校实际上是比较封闭的,开放和封闭应该是管理者心态上来考量,而不应该从国际交流上来考量,这个恰恰是中国高校的根本问题,以为只要保持频繁的国际交流就是开放的,实际上并不是如此。管理者的心态敞开为学生和教师谋,才是真正意义的开放。此外包括福州大学和华侨大学也是如此。有的时候封闭得不可思议,尽管它们都深处东南沿海,实际上观念还是很落后的。我跟它们都打过交道,有感而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18:38:15

  1、谢灵老师发表在《财会通讯》2001.9(257)上的“我国财务会计目标的现实选择”一文存在严重的剽窃问题。文中“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目标的挑战”部分大幅剽窃了中国人民大学高敏雪1994年发表在《统计研究》上的“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基本问题的比较”(1994年第1期(总第57期))一文,共计13余段。谢灵老师在文中没有加任何引注说明,在参考文献部分也没有列出高敏雪的论文。

  具体如下:
  (1)高敏雪:“国民经济核算也需要利用会计核算、特别是企业会计核算资料。因此,两种核算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但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之间又绝不是完全对等、简单包容汇总的关系,而是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谢灵:“首先研究国民经济核算和企业会计核算之间的差异。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并不是完全对等、简单包容汇总的关系”。它们的差异表现在:”

  (2)高敏雪:“核算对象与目标:会计核算的对象是一个特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是一国国民经济活动整体”
  谢灵:“核算对象的差异。会计核算的对象是一个特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是一国国民经济活动的整体”

  (3)高敏雪:“资产、负债和权益:国民经济核算和会计核算对资产的定义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关于资产的分类。会计核算依据资产的流动性,将资产区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国民经济核算则首先强调资产的形态,要求区分金融资产与非金融资产,然后再做进一步分类………但将存货(属非金融资产)与现金、存款等金融资产项目放在一起,则不符合国民经济核算的要求。”
  谢灵:“国民经济核算和会计核算对资产的定义虽然相同,但对于资产的分类却是不同的。会计核算依据资产的流动性,将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国民经济核算则首先强调资产的形态,把资产区分为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然后再做进一步分类。因而会计核算中把存货(属非金融资产)与现金、存款等金融资产项目放在一起,不符合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

  (4)高敏雪:“关于负债和权益(净值),两种核算的定义表面上看来具有相似性,实际上,由于核算的立足点不同,相似的定义下包含着内容的重大差异。企业会计是立足于投资者(业主)的核算,因此作为企业的负债实际上应理解为企业在利用投资者(业主)投入资本之外对外承担的债务相应地,权益作为投资者(业主)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主要体现为投入资本和与此相关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谢灵: “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定义,两者表面看来虽具有相似性,但实质内容却有重大差异。企业会计核算立足于投资者,因此,会计意义上的负债是企业对债权人所承担的经济义务,所有者权益是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

  (5)高敏雪:“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中,将企业部门与其它部门的关系统一明确为资金使用者与提供者的关系,企业部门的负债是企业部门所使用的全部外来资金,净值则指企业部门独自拥有的净资产。其它部门做为投资者(业主)对企业的直接投资,企业会计视为权益,国民经济核算则视为企业对国家、居民、国外的负债。”
  谢灵:“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中,企业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统一规定为资金使用者与提供者的关系。企业部门的负债是其使用的全部外来资金,包括了会计上的负债和所有者投入资本,企业部门肚子拥有的净资产才是权益。因此,投资者对企业投资企业会计视为所有者权益,而国民经济核算则视为负债。”

  (6)高敏雪:“收入、费用和收益是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概念;国民经济核算中在性质上与上述概念相近的是总产出、中间消耗和增加值。但这两组概念在内容上又是有区别的。第一个区别是总产出的确认标准不同于会计对收入的确认。企业会计依照销售发生来确认收入.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总产出则是依照生产而不是销售作为记录的时间标准。”
  谢灵:“国民经济核算中总产出确认的标准不同于会计对收入的确认标准。会计是按销售发生来确定收入的,而总产出是按照生产来作为记录时间的标准。”

  (7)高敏雪:“第二个区别是费用与中间消耗的内容的不同。中间消耗是指生产过程中对各种非耐用物品和服务的耗费,即劳动对象的耗费(计算净增加值时,中间消耗还包括劳动资料的耗费即固定资产磨损),而会计中的费用除以上内容之外还包括活劳动的耗费(工资及工资性支付)和一些计入生产费用的税金(如烧油特别税)等.”
  谢灵:“费用恶化中间消耗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国民经济核算的中间消耗是指生产过程中对各种非耐用物品和服务的耗费,即劳动对象的耗费,而会计核算中的费用除以上内容外,还包括活劳动的耗费和生产销售过程形成的营业税金及附加。”

  (8)高敏雪:“以上两个区别决定了利润和增加值的区别。一方面活劳动费用和生产销售过程中的纳税是利润计算的扣除项,但却是增加值的构成要素;另一方面,利润以销售为基础,是销售收入中实际实现的收益,增加值则以生产为基础,是当期生产价值中所包含的新增价值。”
  谢灵:“利润与增加值之间同样存在差异。一方面,活劳动的费用和生产销售过程中的纳税是利润计算的扣除项,却是增加值的构成要素;另一方面,利润以销售为基础,是销售收入中实际实现的收益,增加值则是以生产为基础,是当年生产价值中所包含的新增加值。”

  (9)高敏雪:“企业会计核算明显地具有下述特点:第一,强调资金量的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所提供的数据资料尽管采用统一的货币单位计量,却更加重视经济过程中的实际流量,常常通过对价值量做物量和价格的分解,通过价格缩减,来观测经济流量及其变动状况。
  谢灵:“会计核算强调资金量核算,而国民经济核算则更加注重经济过程中的实物流量,常常通过对价值量和实物量的分解,以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来观察经济流量及其变动状况。”

  (10)高敏雪:“另外一些核算原则也是不同核算都须明确的。………记账基础:两种核算在记账基础上有着一致的选择——权责发生制。…………….国民经济核算是在生产层次上贯彻权责发生制,而会计核算则主要是在销售层次上贯彻这一原则。
  谢灵:“但有些原则是不同核算必须明确的,有些原则是某种核算所特有的。其差异具体表现在:(1)记账基础。会计和国民经济核算都贯彻权责发生制原则,但由于对收入有不同的确认标准,国民经济核算是在生产层次上贯彻这一原则。”

  (11)高敏雪:“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要求在核算当期盈亏(利润)时,要依照各期间内的相关收入和费用进行正确配比。…….国民经济核算在计算一部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当期净成果—增加值即国内生产总值时,强调要保证中间消耗与总产出相配合,中间消耗的计算范围要和总产出保持一致,以保证准确反映当期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这也是配比原则的应用。…….会计关于收入与费用的配比是在厉史成本(实际交易成本)原则下在资金层面上成立的,是当期收入的资金与所花费的资金的配比。它注重内容上的配比,却不重视收入与费用中内含的价格是否一致。而国民经济核算原理规定,在计算增加值时,中间消耗同总产出一样,都应按照现期市场价格估算。因此国民经济核算的处理方法,是以经济意义上的配比为基础,不尽在所属时期、所含内容上,而且在价格上都体现了配比。”
  谢灵:“会计和国民经济核算都强调配比原则。会计为正确核算当期盈亏、强调各期间内的相关收入和费用要进行正确配比,但这种配比是在历史成本评价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注重内容配比,不注重收入和费用中内含价格的一致性。国民经济核算在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为保证准确反映当期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要求中间消耗与总产出相配合,中间消耗的计算范围须和总产出保持一致,同时中间消耗和总产出一样,都应按当期市场价格估算,与会计核算相比,其配比原则更强调经济意义上的配比。”

  (12)高敏雪:“会计核算和国民经济核算都是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单位的核算,….., 在可供选择的多种计价方式中,现行企业会计…., 采用历史成本即实际交易成本作为计价基础”
  “国民经济核算原则上规定,对各种经济交易均以当期市场价格作为基本计价基础,在没有货币交易情况下,估价则根据支出的当期成本和可参照的市场价格做出。”
  谢灵:“会计核算和国民经济核算都是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单位的核算,但为了使核算具有客观性,会计在可供选择的多种计价方式下通常采用历史成本作为计价基础;而国民经济核算则以各种经济交易当期的市场价格作为计价基础,在没有货币交易的情况下,就根据支出的当期成本和可参照的市场价格进行估算,这样可使核算资料更接近实际情况。”

  (13)高敏雪:“谨慎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所特有的,它要求在核算中对一切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都应合理预计入帐,而对可能取得的收入则不能提前入帐。这一原则从根本上说是要保证对投资者提供比较稳健的信息”…… “国民经济核算没有功利性目的,无须体现谨慎原则,企业会计在谨慎原则下采用的特有核算方法如坏帐准备金计提,存货计价后进先出法、加速折旧法等,会影响国民经济核算对会计资料的应用,但这种影响不是根本性的。”
  谢灵:“谨慎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所特有的,它要求会计核算中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避免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这是为了保证向投资者提供比较稳健的信息,而国民经济核算无需体显谨慎原则,在收支的确认上,只对已发生的收入、费用、损失加以确认,而对可能发生的收入、费用和损失不予以计量。”

  2、谢灵老师存在一稿多发的问题。
  上述发表在《财会通讯》2001.9(257)上的“我国财务会计目标的现实选择”一文,谢灵老师又重复发表在余绪缨教授从教60周年的公开论文选集中,作为公开出版的《管理、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P351,暨南大学出版社)一书的内容出版。在这本书中,该文更换了标题,改为《试论会计信息为宏观经济管理服务》,其中绝大部分内容与《我国财务会计目标的现实选择》一文一模一样。在该书中,谢灵副教授的论文同样未标注任何引注,在她列出的几个在参考文献中同样没有列出高敏雪1994年发表在《统计研究》的文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18:39:09
那么高标准的要求,怎么少的成果都抄袭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18:53:33
诶 看来真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20:33:00
学术? 发表于 2014-7-9 18:38
  1、谢灵老师发表在《财会通讯》2001.9(257)上的“我国财务会计目标的现实选择”一文存在严重的剽窃 ...
有的期刊会出于版面问题,删掉作者参考文献;己发论文结集出版,貌似不算一稿多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20:38:42
zj20000101 发表于 2014-7-9 20:33
有的期刊会出于版面问题,删掉作者参考文献;己发论文结集出版,貌似不算一稿多发。
如果这个标准的话,谢灵教授就不是“民间纪委书记”了!谢灵教授可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的,横扫一切人间不平事的!她的标准应该是高于这个标准的!同时,博士论文没有删掉作者参考文献的说法的,请注意,这个是博士论文!即使期刊论文,抄袭了一定字数也应该要列出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21:17:31
逍遥我游 发表于 2014-7-9 17:26
她的博士论文就是对这家案例企业进行访谈,通过访谈内容得到平衡计分卡的KSF因果关系图,然后对这家案例企 ...
你说的对!案例研究就是广义实证研究的一种,如果案例本身就是随便编的,那还有什么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21:21:52
余绪缨、谢灵:高校学术腐败的典型案例——关于厦门大学会计系主任陈汉文学术腐败问题的公开信

      时间:2006年8月16日 作者:余绪缨、谢灵(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来源:学术批评网

      一、从一年半前余绪缨《一个老厦大人的肺腑之言》上书厦门大学校、院领导说起  

      2005年2月26日,在厦门大学开展对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之前,余绪缨曾就厦门大学会计
      系现任系主任陈汉文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大搞学术腐
      败以及其他品德作风等严重问题,以“一个老厦大人的肺腑之言为题,上书校、院领导
      ,要求进行彻查并严肃处理,以免对我校教育事业造成更大的危害!

      接到材料后,厦门大学校、院有关领导虽曾多次表示会予以重视,并将采取必要的措施
      进行处理。令我(指余绪缨,下同)万分失望的是:500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我披肝沥
      胆的建言,竟如石沉大海,连一个正式的答复都没有。为此,我不能无言!

      我已年逾“八五”,至今已在厦门大学从教61周年。进入垂暮之年的我,早已无任何功
      利性的追求,同陈汉文也绝无任何个人恩怨,只是深感:“哀莫大于心死”,神圣的学
      术殿堂,决不能任人随意沾污,如任一些害群之马肆意横行,则学术良心何在?社会正
      义何在?科教兴国的宏图大业岂不付之东流?

      为此,我们不能不旧事重提,坦诚向国家教育领导部门和社会上的志士仁人提出公开申
      诉,希望有关部门能真正引起足够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扫除当今学界严重存
      在的污泥浊水,使举世瞩目的学风建设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

      二、剖析陈汉文欺世盗名的所谓“学术成就”

      陈汉文1990年本科毕业留校当辅导员,未读硕士直接读了吴水澎老师的博士生,从讲师
      到正教授只花了三年时间。大肆吹嘘其在学术上已取得杰出成就,其实只是“欺世盗名
      ”而已。

      例如,据《财会通讯》(综合版)2004年第四期刊登的“厦门大学陈汉文教授简介”中
      ,介绍了陈汉文在核心期刊上已发表110篇学术论文。但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所
      载,陈汉文从1994年1月到2006年7月只发表85篇文章。从他发表的论文看,有57篇是与
      他人合作完成,28篇独立完成。陈汉文独立完成的文章大多数发表在《广西会计》、《
      中国农业会计》、《浙江财税与会计》、《交通会计》、《冶金财会》、《中国工会财
      会》、《审计理论与实践》、《会计之友》、《中国审计》等刊物上。难道这些期刊都
      能由他个人随意授予“核心期刊”吗?一篇独立署名发表在《会计研究》1996年第6期上
      题为《构建会计理论体系的设想》的论文,基本精神却来自于吴水澎教授的《财务会计
      基本理论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且陈文的第21页的图来自吴书的第34页,第22页
      的内容来自吴书第47页的原文。吴水澎教授在他书中的自序写道:“今天出版的这个小
      册子,是我在为研究生开设学位课讲稿及以往所写的有关论文的基础上,逐渐积累修改
      而成书的,应该说它是我以往奋斗中某一侧面的小结。”“此著中的每一段话,于我来
      说都是经过呕心沥血才能得到的”。但陈在此文中只字未提该文与吴水澎教授前述专著
      的关系或吴水澎教授的名字,其无视公认的学术规范,已昭然若揭。

      三、剽窃成性,士林之耻

      (一)大量抄袭学生毕业论文

      陈汉文2003年在《审计与理财》杂志开设了“汉文观点”栏目,该刊的编辑在2003年第
      一期特为此做了如下介绍:“我刊今年新辟‘汉文观点’栏目,特邀厦门大学陈汉文博士
      就审计学术问题发表观点和前沿研究成果。相信陈教授一定会给各位读者朋友带来惊喜
      ,也希望大家关注本栏目。”这一事件在《财会通讯》(综合版)2004年第四期刊登的“
      厦门大学陈汉文教授简介”中也作为陈汉文的学术成就加以报道。

      在“汉文观点”这12篇系列文章中,除了有一篇曾把研究生的名字挂了上去,其余11篇
      均为陈汉文独立署名。经查实,这些主要都出自学生的硕士毕业论文,列举如下(见附
      件四):

      1.陈汉文在《审计与理财》2003年第7期独立署名发表的《锦州港、毕马威与审计模式
      》一文,从案例、分析到结论全部来源于张志毅2003年硕士论文《审计模式的演进与选
      择》的粘贴(连“的”“地”都一模一样),但陈汉文只字未提张志毅、张志毅的硕士
      论文以及论文所引用的文献。

2.陈汉文在《审计与理财》2003年第8期独立发表的《欧亚农业、安达信与职业判断》
      一文,其案例、分析到结论全部来自厦大会计系2001年毕业的硕士雷静的毕业论文《审
      计职业判断研究》的粘贴(连“的”“地”都一模一样),但陈汉文只字未提雷静、雷
      静的硕士论文以及论文所引用的文献。

      3.陈汉文在《审计与理财》2003年第9期独立署名发表的《宝钢业绩、交易创新与审计
      决策》一文,从案例、分析到结论全部来自于杨洁云2003年硕士论文《审计决策研究》
      的粘贴(连“的”“地”都一模一样),但陈汉文只字未提杨洁云、杨洁云的硕士论文
      以及论文所引用的文献。 4.陈汉文在《审计与理财》2003年第12期独立署名发表的《
      安然事件-审计独立性与程序公平》一文,其主要观点来源于黄宗兰2001年硕士论文《
      审计独立性问题研究》,但陈汉文只字未提黄宗兰、黄宗兰的硕士论文以及论文所引用
      的文献。

      同样是根据黄宗兰的这篇硕士论文,陈汉文又炮制了多篇文章,其中包括陈汉文、黄宗
      兰在《审计研究》2001年第4期上发表的《审计独立性:—项理论研究》一文。

      学位条例规定,导师对研究生的论文撰写进行指导,原是导师的职责所在,学生应在导
      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对论文的质量负责,并享有著作权。根据上述情况,上举的
      硕士论文如果是在陈汉文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学生应享有著作权,如质量符合要
      求,可取得硕士学位,陈汉文窃为己有并独立署名公开发表,就属侵权,应为此承担剽
      窃学生成果的法律责任。反之,如果陈汉文认为这些论文是他的成果,不是学生独立完
      成的,则属于学生抄袭老师的成果,应取消其已获得的学位,并给予应有的处分。二者
      必居其一,绝不能任其蒙混过关。

      2、关于陈汉文开设“论文加工厂”的情况

      陈汉文多年来利用职权垄断厦大会计系的研究生资源,然后利用研究生做课题写文章,
      自己署名(通常挂第一作者或独立作者),然后通过各种关系发表文章,通过产业化的
      方式发表文章和著作,成功地开办他的论文加工厂,在他的文章中随处可见学生的劳动
      成果。如《经济研究》2002年第1期,陈汉文、陈向民发表的《证券价格的事件性反应—
      —方法、背景和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应用》一文,全部来源于陈向民2001年博士论文《
      公司定期报告的及时性研究:理论和实证方法的探索》,但在文章中并未提及陈向民的
      博士论文;《财会通讯》综合版2004年第4期陈汉文、郑鑫成发表的《可操纵应计的市场
      反应-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数据》,可在郑鑫成的博士论文《中国A股股票市场对盈
      余管理的价格反应——以可操纵应计为表征变量》找到答案……

      举一可以反三,其他不一一列举。知识传承和道义弘扬是高等学府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
      !作为具有光荣历史传统的厦门大学,有些单位和个人,神圣的师生关系,竟蜕变、沉
      沦到这种地步,焉能不让一切有识之士感到痛心疾首!

      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陈汉文的妻子王桦是厦门大学会计系课程班毕业的研究生,2000年9月由于陈汉文的关系
      从厦门某会计师事务所调入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2003年10月评上副教授,用
      的主要材料是:a)发表在《中国审计》2002年第11期的《社会审计新领域:养老工作认
      证》作者:王桦、覃志刚。该文的主要内容来自覃志刚的2002年硕士毕业论文《审计新
      发展——注册会计师认证服务研究》,该文并非由王桦指导。

      b)发表在《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3期《内部审计职业化特征:社会学视角的分析》
      ,作者:王桦、庄江波、陈丽馨;发表在《审计研究》2003年第五期《内部审计职业化
      ——一种营销战略观》,作者:王桦、庄江波、陈汉文。这两篇文章均来自于庄江波20
      01年硕士毕业论文《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与发展》, 该文并非由王桦指导。

      王桦只是一个普通教师,在提副教授之前,根本没有指导研究生的资格,拿会计系研究
      生的论文硬挂上自己的名字公开发表,不是妻仗夫势为全家谋求私利,又是什么?  

      我们是出于良知未灭和对厦门大学及其会计系前途命运的忧思和焦虑,对上述种种如不
      及时扭转将贻害无穷的现象,实不能熟视无睹,特披肝沥胆、慷慨陈辞,并对所言的真
      实性负法律责任。

      最后,将所说的中心内容归结为一首“小诗”:

      学界沉沦举世悲,

      寡廉鲜耻无是非!

      义剑出鞘惩腐恶,

      科教兴邦信可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21:28:44
这个所谓的剽窃,很多是浑水摸鱼。
里面第11点,这两段话有什么地方雷同的?
我看里面很多地方都是这样,讨论的问题和观点有点类似,就当成剽窃,这应该是栽赃吧?

  (11)高敏雪:“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要求在核算当期盈亏(利润)时,要依照各期间内的相关收入和费用进行正确配比。…….国民经济核算在计算一部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当期净成果—增加值即国内生产总值时,强调要保证中间消耗与总产出相配合,中间消耗的计算范围要和总产出保持一致,以保证准确反映当期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这也是配比原则的应用。…….会计关于收入与费用的配比是在厉史成本(实际交易成本)原则下在资金层面上成立的,是当期收入的资金与所花费的资金的配比。它注重内容上的配比,却不重视收入与费用中内含的价格是否一致。而国民经济核算原理规定,在计算增加值时,中间消耗同总产出一样,都应按照现期市场价格估算。因此国民经济核算的处理方法,是以经济意义上的配比为基础,不尽在所属时期、所含内容上,而且在价格上都体现了配比。”
  谢灵:“会计和国民经济核算都强调配比原则。会计为正确核算当期盈亏、强调各期间内的相关收入和费用要进行正确配比,但这种配比是在历史成本评价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注重内容配比,不注重收入和费用中内含价格的一致性。国民经济核算在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为保证准确反映当期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要求中间消耗与总产出相配合,中间消耗的计算范围须和总产出保持一致,同时中间消耗和总产出一样,都应按当期市场价格估算,与会计核算相比,其配比原则更强调经济意义上的配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21:30:44
还有这个,就第一句话一样,这基本是会计最基本常识吧,然后就把后面的堆在一起,说剽窃。这种栽赃手段,还是动了心思的。


(13)高敏雪:“谨慎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所特有的,它要求在核算中对一切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都应合理预计入帐,而对可能取得的收入则不能提前入帐。这一原则从根本上说是要保证对投资者提供比较稳健的信息”…… “国民经济核算没有功利性目的,无须体现谨慎原则,企业会计在谨慎原则下采用的特有核算方法如坏帐准备金计提,存货计价后进先出法、加速折旧法等,会影响国民经济核算对会计资料的应用,但这种影响不是根本性的。”
  谢灵:“谨慎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所特有的,它要求会计核算中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避免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这是为了保证向投资者提供比较稳健的信息,而国民经济核算无需体显谨慎原则,在收支的确认上,只对已发生的收入、费用、损失加以确认,而对可能发生的收入、费用和损失不予以计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21:32:07
他们两段有什么地方雷同的?

 (10)高敏雪:“另外一些核算原则也是不同核算都须明确的。………记账基础:两种核算在记账基础上有着一致的选择——权责发生制。…………….国民经济核算是在生产层次上贯彻权责发生制,而会计核算则主要是在销售层次上贯彻这一原则。
  谢灵:“但有些原则是不同核算必须明确的,有些原则是某种核算所特有的。其差异具体表现在:(1)记账基础。会计和国民经济核算都贯彻权责发生制原则,但由于对收入有不同的确认标准,国民经济核算是在生产层次上贯彻这一原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21:33:25
如果真是从保卫学术正义的角度出发,还是不要搞这种栽赃的小把戏。
这不是把你自己水军的身份暴露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22:21:26
搬个马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9 23:14:30
学术? 发表于 2014-7-9 18:38
  1、谢灵老师发表在《财会通讯》2001.9(257)上的“我国财务会计目标的现实选择”一文存在严重的剽窃 ...
如果写列出的这些内容,基本意思都是这个意思啊…如果这算的话…那全中国大部分的文章都逃不了~有木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10 00:20:59
逍遥我游 发表于 2014-7-9 12:41
这是一篇天涯上看到的帖子,大家都是做学术的,抄不抄袭把文章拿来一查便知

谢灵虽然号称厦大教授,其实 ...
一顿饭引发的惨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10 00:36:45
逍遥我游 发表于 2014-7-9 12:41
这是一篇天涯上看到的帖子,大家都是做学术的,抄不抄袭把文章拿来一查便知

谢灵虽然号称厦大教授,其实 ...
关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10 05:19:50
有这样一个论坛在,全国的学术风气都要好不少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10 06:06:23
风123 发表于 2014-7-9 21:33
如果真是从保卫学术正义的角度出发,还是不要搞这种栽赃的小把戏。
这不是把你自己水军的身份暴露了?
着急了啊?把你的衡量标准拿出来?对比一下,看哪个是栽赃?水军证据显著啊,可以睁眼说瞎话!照你的标准,完全复制才是剽窃?去学习学习教育部的文件!并且这是你的主子刚刚毕业的博士论文!教育部的标准说的清清楚楚!而你的主子可是2000年前都是举着剽窃的大旗举报别人!你怎么这么眼瞎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10 06:07:35
zyx1991125 发表于 2014-7-9 23:14
如果写列出的这些内容,基本意思都是这个意思啊…如果这算的话…那全中国大部分的文章都逃不了~有木有! ...
这么直接抄袭人家,并明明白白的说自己没有抄袭,指责别人抄袭的也就谢灵大教授一人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10 06:39:19
逍遥我游 发表于 2014-7-9 12:41
这是一篇天涯上看到的帖子,大家都是做学术的,抄不抄袭把文章拿来一查便知

谢灵虽然号称厦大教授,其实 ...
神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