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44849 87
2014-07-11
0.据我所知,两位都是土鳖,所以直接用CNKI的数据库了。
1.谢灵
QQ截圖20140711111002.png
什么水平,不用多说了吧。4篇一作论文中,1篇是会议论文,2篇是在自己任教的大学学报上发表的,剩下的一篇是在《厦门科技》这种高端期刊上发表的管理类论文,估计花了1000块吧.

2.朱崇实
QQ截圖20140711111717.png
QQ截圖20140711111739.png

搭配下朱的简历:
1973年至1976年,福建建阳中(土布)大队知青。

  1976年至1978年,福建省建阳县委党校教师。

  1978年至1982年,厦门大学经济系学习,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82年至1985年,厦门大学法律系助教。

  1985年至1990年,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大学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0年至1991年,厦门大学法律系副教授、副系主任。

  1991年至1995年,厦门大学师资与职称处副处长、处长。

  1995年至2003年,厦门大学副校长、教授。

  2003年5月, 厦门大学校长。

可见,朱崇实的学术生涯在1995年就彻底结束了。
有人拿95年之后朱发表的那些关于高校建设的论文来抹黑朱,这是相当不客观的。说实在话,诸位都在高校,无论你对学校的领导层是爱是恨,他们都很忙这个事实是无法辩驳的。你不能去再要求他们边当校长副校长,边去做一流的研究,这个标准在美国也做不到。平心而论,朱在1985年-1995年这10年的学术记录是相当不错的。大家可能觉得他论文的名字很土,题目很宽,有灌水扯淡的嫌疑,但事实是,当年的论文都是这样,因为现代经济学以及现代法学的规范在当时还没完全在中国生根,你不能要求朱去超越时代地写时髦的论文。
事实上,我觉得朱在95年后没有发表顶级的论文更显示出他是一个实在的人。因为作为一校之长,找一个团队做些研究在以朱为一作发表顶尖的论文简直太简单了,也有很多学校的校长这样做,但是朱却没有,所以我说朱实在。

3.关于这次事件
我内心并不阴暗,但我觉得有这个可能。
这件事或许给了若干人一个启发:万一自己因学术不端或是学术成就不彰要被学校处理,可以立即联系媒体去炮轰校长,这样激发民粹,学校就不敢动你了,因为今后一点小小的处分都可以被解释为“报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7-11 12:32:43
很有道理,我觉得那个谢什么的就是个泼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11 12:50:24
全泽直树 发表于 2014-7-11 11:34
0.据我所知,两位都是土鳖,所以直接用CNKI的数据库了。
1.谢灵

能有几个好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11 12:54:42
两人应该在伯仲之间,国内多个作者的论文是怎么一回事,混学术圈的如果这一点都不明白,那真是装糊涂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11 13:07:19
1995年朱崇实学术生涯彻底结束了
============
老朱1995年以后承担的那么多课题又如何解释呢?如何结题的呢?老朱的学术生涯一直在继续,至今合著8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11 13:24:00
saintsophia 发表于 2014-7-11 13:07
1995年朱崇实学术生涯彻底结束了
============
老朱1995年以后承担的那么多课题又如何解释呢?如何结题的 ...
你还不懂我的意思?
1995年之后,无论他是“做”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成果,还是“做”出了什么乱七八糟的成果,都是枪手代笔,而不是他的功劳或是过错。因而要客观的评价朱的学术水平,是不能看95年之后的。
我帖子的主题是比较这两人的学术水平,而不是去拷问朱95年之后的论文。作为一个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要在民粹的大潮中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冷静客观地去分析问题,而不是被仇恨冲昏了头脑,去大鸣大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