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强调要着力降低物流成本,并把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作为了量化目标。为此,有关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的统计数据与相关情况也进一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我国物流统计具体实施单位的工作人员,我们也借此机会向大家做点简要介绍,供参考。
鉴于物流的统计基础,目前国际上通常用社会物流总费用(也称总成本)与GDP的比率来衡量一个国家物流发展水平,用企业物流成本占产品销售额的比重来衡量行业的物流发展水平。
社会物流总费用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方面用于社会物流活动的各项费用支出。从物流主体来看,社会物流总费用除了包括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物流成本外,还包括居民和政府等非企业单位所产生的物流费用,比如,居民生活中的快递物流费用;政府等社会投资人所收取的过路过桥费等等。从物流环节来看,社会物流总费用不仅包括动态环节也即运输环节的费用,如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费、装卸搬运费、过路过桥费等;还包括静态环节也即保管环节的费用,如储存保管费、资金占用费、财产保险费、货物损耗与贬值费、包装与加工费、信息使用费等;此外,还包括管理环节因组织和管理各项物流活动所发生的费用。
社会物流总费用采用核算的方法取得。国际通行的核算方法是:社会物流总费用=运输环节的费用+保管环节的费用+管理环节的费用。各环节的费用由各环节的物流业务规模乘以相应的物流费用率得出。而各环节的物流业务规模和相应的物流费用率则通过相关统计调查获得。
根据美国Armstrong & Associates公司的核算,2011年,全球物流成本与GDP的比率为11.3%,美国、德国、日本在8.5%左右,中国为18.1%(如表1)。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核算,2011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7.8%,二者基本接近。
表1:全球主要国家或地区物流费用及其与GDP的比率(2011年)
我国的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偏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经济发展阶段有关,也与物流发展水平较低密切相关。
首先,是由我国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决定的,我国第三产业比重不足50%,而美国等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比重在70%以上,加上产业布局方面的原因,我国煤炭、矿石等低价值原材料消耗大,运距远,导致我国的物流规模大,运输成本高。虽然美国的劳动力成本高,物流环节平均收费水平是我国的2倍左右,但2010年,我国单位GDP的货运周转量相当于美国的4.7倍。
其次,我国的社会库存水平高、资金周转速度慢,资金占用成本偏高。2010年,我国工业企业库存率高达10%,相当于美国2倍左右;而企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仅相当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1/3。
第三,我国产品的附加值低。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率(工业增加值与工业销售产值的比率)为20.7%,而美国为33.3%,相当于我国的1.6倍;日本为37.4%,相当于我国的1.8倍。
第四,我国物流运行中体制性约束依然严重。物流市场条块分割,一体化运作难度大,时空效率提升慢。企业负担重,成长困难等。
第五,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等等。
高度关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指标,目的是希望国家通过深化改革,优化环境、减轻企业负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力布局等,解决社会物流总费用偏高的瓶颈制约,这些问题靠市场是无法解决的。
国际上衡量行业的物流发展水平的另一个重要指标物流费用率指标,也即企业物流成本占产品销售额的比重,则是主要通过对生产、贸易企业调查获取。据日本物流系统协会的调查,2012年,日本各行业物流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为4.7%;据美国Establish供应链管理咨询公司的调查,2012年美国的这一指标为7.9%。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调查,我国这一指标为8.6%,其中,工业企业的物流费用率为9.2%,批发零售企业为7.8%(如表2)。
表2:2008-2012年中国、美国、日本行业物流费用率比较(%)
从行业物流成本水平数据表面看,我国与日本差距较大,与美国差距较小,少数企业高价格产品如药品的物流费用率指标甚至优于美国。如果从数据背后的情况看,我国行业物流成本水平与美国差距较小的直接原因是我国物流环节的平均收费水平偏低。美国水运平均运价是我国的3倍、铁路平均运价是我国的近3倍、航空平均运价是我国的1.8倍、公路平均运价是我国的1.6倍。如果我国物流环节的平均收费水平达到美国水平,我们的行业物流成本水平比美国就要高出一倍以上。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国产品的附加值低,也就是产品中增加值即企业的盈利、职工的薪酬、设备设施的折旧、上缴的生产税这四部分综合价值低,差距近一倍。当前,企业面临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转变,通过发展现代物流,构建供应链管理体系,降低产品库存、缩短产品生产流通周期、减少流通环节、加快对客户的响应速度、提升客户对产品的认知价值、扩大企业产品市场范围、提高资金周转速度等,是企业“开源节流”,提高增加值水平的关键途径。
我们认为这也是各方面关注物流费用与成本的原因所在。
当然,物流费用与成本的核算是一项复杂的基础性工作,是国家《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的核心内容。建立以来,取得了很多进展。但由于2006年才开始正式运行,起步较晚,尤其是核算的基础工作还很薄弱,突出体现在业务、财务、统计三大企业核算体系中,没有物流科目,加上我国企业普遍没有采用作业成本法(ABC Cost Method),物流成本被简单归并在产品购销成本中,统计调查核算分离的难度大。另一方面,企业对物流成本的认识不足,部分企业对此项工作的支持重视不够,加上各方面投入不足,目前还有许多地方难以满足各方需要,这都是物流费用与成本核算工作需要完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