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创新与战略管理
1730 1
2014-07-13

美国七月四日出炉的报告显示,六月非农业就业人数增加二八.八万人,表现优于预期的增加二一.五万人,失业率遽降到六.一%,写下五年多以来最低水平,联准会原本预测失业率 要到今年底才会落在六.一%。

「就业」与「通膨」两大因素,一直以来是联准会货币政策的考虑重点,如果就业市场持续改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开会时,指标利率势必上调,加以通膨率已达二%,升息时间点可能比市场预期提前。「鹰派」与「鸽派」两方,继几年来QE议题的争辩之后,下一阶段将就升息步伐展开新一轮的角力。

由于对经济逐渐好转的整体判断截然不同,联准会内部分成两派,一派是疾呼尽快升息,让利率回归正常水平的鹰派官员;另一派则坚持继续宽松政策,提振经济的鸽派官员。

要理解FOMC成员「鹰派」与「鸽派」的差异,应该从他们早期的经济学研习背景与哲学思维切入。事实上,许多FOMC成员彼此间的理念分歧,正好反映出数十年来美国「淡水」与「咸水」两大经济学派的分野,也就是地理位置上「内陆学府」与「沿海学府」的观点差别。

淡水派与咸水派分歧

一般而言,淡水派来自于美、加边境五大湖区的芝加哥、罗彻斯特、威斯康辛、伊利诺、明尼苏达等大学,属「货币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是一九七六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傅利曼(MiltonFriedma),强调自由经济、市场效率、理性预期和ZF不要过度干预市场;而咸水派则来自于东岸的哈佛、耶鲁、麻省理工、普林斯顿,以及西岸的史丹佛大学、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等大学,被归类为「新凯恩斯学派」,主张货币稳定成长、控制货币供给额,重视市场失灵、运用ZF政策工具管理周期性需求。

在货币政策上,淡水派与咸水派两大经济学派的主要分歧如下:

货币主义VS新凯恩斯主义

淡水派通常采取货币主义架构,认为央行的主要任务是维持长期物价稳定;咸水派运用的则是新凯恩斯主义架构,认为ZF政策可以协助稳定市场。

通膨VS就业

联准会的两大主要任务,是透过相关货币政策,实现「抗通膨」和「保就业」的目标,在这两者中,淡水派将管理通膨视为优先任务;咸水派则在意促进充分就业,将减少失业当成短期目标。两派的共识则是,央行应该清楚地设定长期通膨目标。

通膨预期风险

淡水派判断通膨是由央行印钞的规模、速度,与政策的可信度所决定的,他们担心类似QE这种扩大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做法,会有推升通膨预期的风险。咸水派的想法却正好相反,他们担忧持续低通膨与产能过剩的现象,导致对通膨预期的降低,结果会使得经济低于长期通膨目标,而这对复苏会构成威胁。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因素VS周期性因素

淡水派将目前的失业问题,归结为结构性因素,认为货币政策的刺激,根本无助于降低失业率;咸水派则认为,周期性疲弱的劳动力需求,严重打击就业市场,为了避免持续的周期性失业,转变为结构性失业,需要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央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机理。

淡水派认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管道,是较大规模的流动性和信贷创造,现阶段这些管道无法明显促进成长,而且有推升通膨的风险;咸水派则非常重视利率指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强调低利率刺激需求,提高金融资产价值,可以修复资产负债表,带动投资增加,并透过乘数效果,创造财富效应。

QE利弊得失

淡水派怀疑QE能给经济活动带来的好处,主张QE尽快退场并升息,以抑制因超宽松货币政策所可能引起的通膨和资产泡沫风险。

咸水派则认为当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受到严重伤害时,央行即使采取零利率政策,都不能带动经济复苏时,常规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及传导机制,会受到「流动性陷阱」问题的限制,而无法发挥作用,此时央行就不得不实行非常规货币政策来因应,而这种政策所能够发挥的作用,等同于「正常时期」。两派都不确定持续QE的效果,但显然咸水派对于QE的效果预期较为乐观。

在大部分FOMC成员身上,都可以看到淡水派与咸水派训练的差异,体现在鹰派与鸽派的歧异。

三张新面孔

鹰派目前是少数,但四位鹰派官员都有很典型的淡水派背景:费城联准会主席CharlesPlosser,虽然任职地点位于东岸,但他是芝加哥大学博士;里奇蒙联准会主席JeffreyLacker,是威斯康辛大学博士,两校都是淡水派重镇。达拉斯联准会主席RichardFisher虽然不是经济学家出身,不过他位于淡水派所在地;堪萨斯城联准会主席EstherGeorge情况也类似。

上述四位FOMC成员,是近年来反对QE的主要势力,他们从联准会推出QE一开始就持反对态度,随着经济好转,最近又大力呼吁尽速升息,由于他们常常经由公开场合,来传播理念以扩大影响力,美国社会又很重视多元化意见,通常媒体要刊播反对QE或加快升息步调的意见,主要就是报导这四位官员的动向。这四位当中,今年PlosserFisher两人有投票权。

此外,六月中旬的FOMC会议中,有三张新面孔正式亮相,这样的人事变动,显然比二月初叶伦就任主席时来得更大。StanleyFischer接任副主席,前财政部副部长LaelBrainard接替JeremyStein担任理事,LorettaJ. Mester接棒克里夫兰原任主席SandraPianalto的职位。在这三位新人中,费雪名气最响亮,享有「全球央行总裁导师」和「金融界一代宗师」的美誉,他在担任以色列央行总裁期间,协助该国走出金融风暴;早些年还曾在花旗集团、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会(IMF)担任要职,成功化解几场国际重大金融危机。

就货币政策而言,出身麻省理工学院的费雪,似乎是鸽派的偏向,但以他近来的言论,市场更多将他归类为鹰派,因为之前他曾对「前瞻指引」,与QE退出的速度提出质疑。他在金融业界德高望重,包括IMF前任与现任首席经济学家罗格夫、布兰奇、白宫首席经济顾问曼丘、美国前财政部长桑默斯、前联准会主席柏南克、欧洲央行总裁德拉吉、印度央行总裁拉詹,这些菁英都曾受教于其门下,因此在新一届联准会的人事结构中,副主席的影响力将更甚于以往。

要观察的变量,则在于鸽派主席与鹰派副主席的组合,是否会让大家感到困惑,日后两人只要稍有意见不合,就可能带给金融市场巨大冲击。高层权力有定于一尊的特质,「两个太阳」是联准会成立百年来从来没有过的现象,这种权力结构下,组织如何运作,实在令人好奇,或可说费雪接任副主席,加添了一些政策不确定性。

联准会的「两个太阳」

相较之下,LorettaJ. Mester似乎比较容易被辨识为鹰派,她从一九八五年以来就在费城联准会任职,这个单位向来在联准会内部有激进派的传统,目前的费城联准会主席Plosser,就是铁杆鹰派,也是她的老长官。

随着FOMC新任官员的加入,以往的鸽帕特质变得较为模糊,鹰派力量达到几年来的高峰,叶伦是否能够像前任柏南克一样斡旋其中,有效沟通,并引导政策的变化方向,目前尚未可知,但这确实已引发不安。FOMC成员的改组,可能让外界对联准会政策动向较难捉摸,加剧金融市场的动荡。

面对升息一事,新一轮的鹰鸽大战即将展开,表相的和平不会持续太久,即使在休战之际,鹰鸽两派的观点,仍然经常出现分歧,主要焦点在以下几大问题:

第一,「前瞻指引」的设定标准。四月底开会时,联准会修正调整原有的利率前瞻指引,不再以失业率低于六.五%,做为升息的唯一门坎,而改以包括物价、就业、金融与经济等重要数据进行综合考虑。这项修正固然加大决策弹性和空间,但也因为让标准变得太过模糊,受到不少批评。

第二,依照联准会每六周召开一次FOMC会议的时程,大约在今年十月底,QE将会全部退场,届时也就结束了实施长达五年多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接下来的课题是,最快何时开始升息?升幅多少?双方应该会同意未来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在三.五~四%之间的所谓「正常化」利率,但鹰派主张速度加快,而鸽派为确保经济的稳定复苏,会希望多些耐心等待。

第三,联准会要以多快的速度,进行资产负债表的「减肥」?鹰派希望尽快,鸽派则保持谨慎。太快收缩流动性或将伤害经济成长,但太慢则会加深通膨与金融泡沫的隐忧;联准会资产负债表规模,从四.五兆美元回归到危机前不到一兆美元的水平,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目前看来联准会升息脚步难以大幅加快,这让全球金融市场彷佛吃下定心丸,各种投机与追逐风险的活动大为盛行,近来美股及全球股市一片荣景,债市也日益增温。

总体而言,QE全面退场和联准会明年升息,大势已然底定,行之有年宽松货币政策的转向,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资金盛宴即将结束,金融市场的「黑天鹅」已隐然浮现,在乐观之余,投资人仍然必须抱持风险意识,审慎应对。


文章摘录自第1786期先探投资周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7-13 09:07:29
楼主可以给介绍一下“先探投资周刊”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