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5557 11
2008-05-04
        对于经济学家最早的接触是从吴敬琏和厉以宁开始的,这两位可以说是中国现代经济的先驱,吴敬琏从倡导市场经济,为中国一滩死水的计划经济打开了缺口,给中国找倒了新的出路,这个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从这一点上看,吴敬琏先生不仅仅是真知识探索者追求者,也是一位对真知识践行的战士和旗手。厉以宁先生也是同样,如果说吴敬琏先生从经济宏观层面为中国经济找到了出路的话,厉以宁则是从经济的微观方面找到了社会发展的渠道——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这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经济企业发展找到了自己合适的道路,一个在全权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到建立完全现代的企业制度,这之间的路很是遥远,虽然,厉以宁先生提出的股份制改造仅仅只是个起步,但其毕竟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指出了方向,这对我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了可能,从这一点上说,厉以宁先生是完成了破冰之作。因为二人的名望,对于经济学的启蒙知识相当的部分全是从杂志上转载他们二人的文章上学到的,现在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从启蒙时期过度逐渐成熟的时期过度,经济学人人才辈出,吴敬琏先生和厉以宁先生已经从中国经济学领袖的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传媒的发达使经济学知识和观点日新月异,对两位经济学家攻击的声音时有发生,尽管,对于其攻击的是否正确有待实证,但我私下认为,就是说两位有一定的过失,但其功绩依然不能磨灭。尤其是吴敬琏先生,由于身份的特殊,常在媒体中露面,其关于中国经济的发展的发表观点,依然能感觉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良知和闪烁着的真知灼见,有时老先生一个人不顾年事已高,单枪匹马的从经济论坛上杀出来和大家论战,不论成败,都感觉到精神可嘉。我们指责吴敬琏先生,但我们是否能到达吴敬琏先生和厉以宁先生所能到达的高度吗?对于一个人、一个经济学人、一个负责任而功高劳苦的经济先行者我们能苟求吗?
    

     其后,我所了解的经济学家就是杨小凯先生和茅于轼先生。对于杨小凯的认识是从网络和《南方周末》上认识的,当初,不知道杨小凯为何许人也,只觉得他的文章真实、深刻、新颖。其中有关于中国经济后发优势的论述,也有关于宪政的文存,读着读着就着迷了,开始关注和搜索杨小凯先生的所有文章,这时才知道杨小凯先生坎坷的经历和生平,也知道杨小凯是华人中顶尖的经济学家,现代经济学是一门日益数量化的学科,其在经济学取得成果的相当都是在经济数量化研究取得开拓性进展的东西,杨小凯先生的建树就是在数量化的超边际分析上取得了开拓性的创新,这个成果具体距离经济诺贝尔奖有多远不好说,但在华人圈内还是绝无仅有的,在现在的各个书店里有杨小凯先生关于超边际分析的专著,我对于经济简单模型是可以理解,但对于一个很深的数量分析是看不懂的,所以,杨 小凯先生这本书是个例外:没有读。对于杨小凯先生我是十分抱不平的,其一,其在文革后期被关十年的牢狱生活,一个如此卓越的经济学家竟被无辜关押十年,这是思想史上的痛,这是历史的痛,这也是中国知识人永远的痛。其二,便是英年早逝,在其经济学研究正出成果的盛年,它被病魔夺取了生命,这是经济学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也每个同情杨小凯先生的人们心中永远的痛。杨小凯因为其思想的超前,所不为一般人了解,杨小凯先生在中国的经历是孤独的,在这时的知己犹为珍贵和重要,在这个时候,杨小凯先生认识了茅于轼先生,这可以找到了知音。茅于轼先生在中国经济学界可以说无人不知,其不仅仅在学术的成就,并且其身体力行经济准则,在农村自费办理经济信贷实验,开办天则研究所,这是第一个民间身份开展的研究所,其为经济研究,也为人文研究独树一帜,其开拓性意义不言而喻,虽然,茅于轼先生举办的天则研究所经历十分曲折,但茅于轼做了,无个人功利的做了,以民间中立的身份做了,这个对中国社会完善和为开辟一个丰富多彩的公共领域是前无古人的。茅于轼先生和杨小凯先生成为知己,都因为他们有一个爱国爱民心,都有对经济,尤其是对中国经济的远见而不被大众接受和理解的景遇。在杨小凯先生逝世后,茅于轼写了真切和深沉的悼念性的回忆文章。对于茅于轼先生的见识,是在湖南台的一次文化访谈节目中看见过的,其和著名学者周孝正一块谈对社会问题的一些观点,其中,看见的茅于轼先生总是那么不温不火,平和淡泊。茅于轼先生和杨小凯先生一样,不仅仅关注经济问题,也关注其他一些社会、人文、宪政等个方面得的研究,茅于轼先生也在这些方面很有建树。
     
     其后,关注的经济学家有后起之秀的少壮派,如梁小民,林毅夫、张维迎、樊纲,盛洪、崔之元,王则柯、周其仁,汪丁丁等。这其中梁小民的文章必看,梁小民谦虚平和,文章深入浅出,很是好读,我读梁小民的文章不仅仅看他的观点,而且跟着学他传授的经济学基础知识,我也卖了本他翻译的曼昆的《经济学基础》。林毅夫文章是他和杨小凯辩论的时候开始读他的文章的,也看过他的一些数理不是很深的专业文章,开拓了我的视野。张维迎,这位北大很有名的经济学者,还有樊纲的文章都读过,不是读的很多。汪丁丁的书卖了两本,读的云天雾地的很是不爽,偶尔夹杂两三个数理符号,就和电脑的乱码一样不爽,汪丁丁可能在专业学界有一席之地,我总觉得汪先生浪得虚名,这里可能的原因是我没有看懂汪先生,不是汪先生的不学无术。天则研究所盛洪所写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看过,了解一些制度经济学的知识。这里,王则柯是个另类,对经济时事不闻不问,出过一些介绍经济学家的书,想从他那里学两招,可这些书里全是故事,学理层面介绍的还是很少,不过,王则柯有些平话经济学里用模型或者博弈理论阐述一两个道理感觉还是很有功底,用俗话说,知道王则柯还是有两哈哈的,当然这话有点唐突。周其仁和崔之元的文章也正在关注,但涉猎不是很多。
    

     对经济学方面最感兴趣也最时尚的就是新一代经济学“小将”——所谓的“飘一代”的经济学博士,如何帆、易宪容、赵晓、钟伟、巴曙松、高辉清,这些人有什么观点就首先在网络或者《南方周末》上发表出来,虽然其有些观点我不是十分赞同,但其分析的方法和思考的思路值得借鉴,比如对于何帆对中国汇率的演说文本我不仅看了一两遍,其中不仅学到了不少东西,比如钟伟对于分析问题角度和阐述的结构都相当吸引人,这些不一而足,总之,是这些人为先导为中国民众开辟新经济启蒙,为中国民众提供了中国式的经济话语,是他们将经济学理推广到中国经济现实面前,进而分析评论,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意见。也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经济学的引导性和时尚性。
    

     最近,在房地产问题争执中经济学人杀出了两匹黑马,一个大摩的谢国忠博士,一个是许小年先生。谢国忠博士首先提出了中国房地产业的泡沫论,并对此做出了透彻的分析,我看谢国忠的文章感觉到新奇的是他看问题的角度的新颖和独特,分析的思路的清晰和视野的广阔,至于他的结论正确与否感觉并不重要。但对于房地产业来说,泡沫论虽然正在研讨之中,还没有明确肯定的答案,但其先天下忧而忧的提出来很重要,对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十分必要。另一个对房地产业做出透彻分析的文章是发表于香港纸媒的署名许小年的文章,这片文章写的业很好,在同类文章很少见,他分析了泡沫的存在和可能的影响及前途,很值得我们学习。    

     此外的经济学家还有香港的张五常,他在大陆应该是很有影响,听说他的《经济解释》写的不错,以前,这本书错过了,现在如果遇见话。我一定会珍惜。
    

     国外的经济学家了解不是很多,读过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教材,曼昆的《经济学基础》,米什金《金融经济学》,史漫飞,柯武刚著《制度经济学》。现在准备购买和阅读的是克鲁格曼的《国际经济学》和斯蒂格利茨的新版《经济学》,这些书写的不是很深,但有些模型和分析对多年不关心数理的我读来还是头痛和不是很了了,但有读书的乐趣在,开卷有益,读来还是收获不少。事到如今,我真想从经济专业开始,从头系统的学遍经济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5-4 10:10:00
真是看走眼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5-4 10:32:00
中国有真正的经济学家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5-4 10:37:00

说的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5-4 10:55:00
张五常的经济学解释论坛上有,楼主搜一下能查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5-10 22:58:00

这是转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