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学界呼吁遗产税的声音愈来愈强烈。辛苦积蓄一辈子,一朝突然死去,财产划给孤儿寡母之前,先交一部分给ZF——有几人乐意这么做?
    呼吁遗产税的人们,真诚的做法应是在死前将财产捐给ZF,免得遗祸子孙(他们大多将遗产视为祸根)。可惜看不到他们的行动,其中隐秘的心理是:这只是对富人开刀,与我无关。杀掉富人的财富,让穷人多些机会。说得好听一点,叫做“抑制贫富分化,追求起点平等”。
    抛开对这种仇富心态的谴责,经济学其实早就解释:遗产税不是简单的财富分配问题,它将激化贫富矛盾,消耗财富,穷人的福利也受到损害。
    要理解这点,必须对财富有正确的认识。在市场经济,个人通过提供商品服务获得财产,想要如何消费,本是个人权利。富人消费占他们名下财富,比例通常比穷人低得多。
    工薪族当月领了工资,往往到下月就吃穿消费一空,用于未来生产的积累很少。富人积蓄大多用在再生产,他们孜孜不倦地储蓄、投资,牟取财富,很大程度是受支配财富的利己精神驱使,真正用于享受的部分反而不多。在这过程中,受益最大的是民众。富人变富意味着,投资和社会整体产出的增加,劳动者的边际价格也会变昂贵。
    很多富人既追求自己的财富欲望,同时也在勉力维护儿孙利益,正是这种利己精神促使财富能够积累下来,造福世人。试问,如果某位富人觉得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没啥意义,临死前卖掉企业吃喝挥霍,穷人利益能够因此增加吗?遗产税的作用就是这样,打击富人的利己之心——既然遗产一大部分要被ZF拿走,那就不如趁早挥霍和转移。
    开征遗产税的另外一个理由是:富人将财产留给子孙,造成新一代“起点不公平”。首先要说的是,由于个人生活环境、才智禀赋不同,“起点不公平”非常正常。一个公正的环境是保障个人自由,而非强制抹煞自然天赋的差别,制造所谓“平等”。
    市场经济下,富二代想长久保有财富其实是很困难的事情。经济学家米瑟斯曾说过,市场中的消费者是冷酷无情的,他们或许会像崇拜英雄一样看待企业家,希望他们基业长盛。当他们走进市场挑选商品的时候,照样会追逐更好更便宜的产品。富二代如果不能像父辈那样提供优秀的商品服务,他们的财富照样会逐渐流失。
    企业家才能是一项独特的禀赋,只能通过领悟磨炼才能达成。富二代们往往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家业能够“守成”就属能可贵。特别是知识经济兴起,后起之秀对富二代们的冲击就更大。
    2011年美国福布斯富豪榜的前400名富豪,超过60%是自己开创事业,这个比例正在逐年提高。像马克•扎克伯格这样从穷小子到大富豪的故事,正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所谓市场经济造成“阶层固化”完全是对市场的误解。只有通过权力进行财富分配,才通过权力继承保障财富,才会形成“阶层固化”,这才是对公平公正最大的威胁。
    通过“遗产税”进行财富分配,是打着“社会公正”的旗号打土豪分田地,公然侵夺私有财产。很多人幻想通过打击富人,可以使自己的日子好过一点,却没看到大难即将临头。
    打着“公平公正”旗号的税收总是从富人杀起,例如1980年代起征的个人所得税,当下酝酿新推出的房产税,无不先指向富人阶层。假以时日,这类税收将会成为普通民众沉重的负担。现在为个人所得税而烦恼的人们,不妨想想可能迎来的遗产税。  文/菁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