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很小的时候,就耳闻能详一首叫做《大海航行靠舵手》的革命歌曲,其字面意思不能理解。作为大学的行政一把手,学校的成功自然离不开校长的辛勤耕作。学校的江河日下,也与校长的领导能力、工作作风不无关系。所谓的"成也萧何败萧何"的道理,同样也适用于中国大学校长。
令人遗憾的是,虽然在大学工作了20多年,作为草根教师,与行政一把手近距离接触、目睹领导芳容的机会着实少得可怜。尽管如此,我的同学、朋友、亲戚在高校工作的为数不少,耳闻目睹的校长奇闻轶事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今天就八卦一下中国大学的校长,博文人物纯属虚构,切勿对话入座。
一、校长的道德水准
怎么评价大部分大学行政一把手的道德水准呢?可以用“大公无私很少、公私兼顾很多”这2个词来形容。说大学校长一点公心都没有,真的玷污了很多校长的英名。虽然都是无神论者,在任期内把自己的学校提升一个新的台阶、青史留名,是绝大部分校长的共同心愿。君不见,很多校长,任职不到一两年,满头黑发就变得两鬓斑白。作为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人,校长也有点在位期间把自己子女的工作安排好、把自己的学科建设好、混个院士当当的小私心。至于出国考察、学术交流,就属于公私兼顾、有点说不清的东东。
二、校长的学术水平
作为学校的一把手,校长通常是从一个大学最强的优势学科逐级提拔过来的,学术水平自然不低。通常,林业大学的校长出自森林培育、林产化工等涉林学科,农业大学则出自植物保护、遗传育种有关的学科,航空航天大学的校长多来自与飞机制作有关的学科。不消说,校长的学术水平是比较高的。然而,与世界一流大学校长相比,中国大学的校长的学术水平则相形见绌许多。原因很简单,中国大学校长实在太忙了,学术带头人、行政领导、专家教授多重身份N肩挑,难以集中精力从事科学研究。因此,虽然在大学拥有一人之下、千人之上的崇高地位,数以千万元计的科研经费,数以百人计的庞大团队,在这个慢工出细活的科研领域,中国的校长难以做出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更甭提荣获炸药奖了。
三、校长的领导能力
三流以上高校的校长,大部分都是学而优则仕的专家、教授出身,一路提拔上来。论其行政领导能力,与行政机关喜怒不习惯于色、说话滴水不漏的专职干部相比情商不足,与拼命三郎、背水一战的企业家相比魄力不足。大部分的领导能力只能用“平庸”来衡量。北上广某高校校长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学校在天子脚下,不缺人,想进来的人多了去。我要的是人才,说学校不好、没有为学校发展做贡献的家伙,都给我滚蛋!很难想象这样情商的校长的肺腑之言传到数千计的草根教师耳朵里,会是一种什么样情形?至于校长魄力不足、导致学校多次丧失发展机遇、江河日下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华东地区某院校,在211评审、院校合并、扩建新校区等重大决策上,连续几任校长抱残守缺,错失发展机遇,使昔日的百年老校日渐衰败。当然,一个985高校的校长,与一个弱女子对骂的情形,姑且不论双方孰是孰非,校长大人的闻过则怒、睚眦必报的情商,可见一斑。
四、校长的权力大小
校长的权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一校之长,通常分管人事、财务大权,权力不可谓不大。然而,在党委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体制下,高校办学的独立性受到很大限制的背景下,校长的权力的行使收到收到很多内外部因素的制约。
从内部因素上讲,在很多高校,党委书记通常是空降或非学术系列提拔起来的。如果在重大决策上,党委书记与校长意见向左,决策就很难贯彻执行。在一个高校,通常由N个分管学生工作、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基本建设的副校长、副书记。按照职责分工,这些副校长、副书记在分管的领域具有一票否决权,校长很难染指。由于副校长、副书记属于省管干部,他们的任命,通常校长的意见仅供参考。由于这些副校长、副书记学科背景、提拔渠道、人脉渊源的差异,校长的意志得不到副手的支持的情况时有发生。
从外部因素说,在财政拨款、专业设置、课程安排、科研经费、博士点审批等诸多环节上,学校受制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科研经费管理部门的制约,甚至每年复转军队干部的安置比例高校也需要遵从上级部门的统一安排。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校长即使有一颗公心,也很难抵御社会不正之风的侵袭。在职称评审、人才引进、住房分配、教授分级等事关教职工重大利益面前,校长的胳膊肘情不自禁地偏向权、钱一边,在很多情况下并非完全处出于私心。举个简单例子,某省级业务主管部门一把手的千金、某中央部委领导的公子,要到高校混个铁饭碗,作为校长,应当如何决策?
五、结束语
我们并非生活在民国时期。那时,战火纷飞、硝烟弥漫,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统治者忙于内战、外战,暂时放松了对意识形态的控制。而高等院校在这暂时管制放松、全民族富国强兵意志高度统一的背景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教育家。我们也并非生活在民主、法制意识浓厚、高等院校运行机制已经完善成熟的欧美国家。我们生活在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在这样一个各项改革步履维艰、功利化盛行、权钱泛滥的年代讨论高等教育。因此,我们对于大部分大学校长要求不能过高。如果焦裕禄、孔繁森式的干部可以评委优秀的话,如果不出重大的腐败案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群体事件、没有发生危及学校生存的重大决策失误的背景下,中国大学的校长,评为良好已经难能可贵了。
客观地说,中国高等教育的大力发展,需要一大批大公无私、沟通能力极强、眼光远大、魄力十足的职业教育家。然而,目前这种学术水平较高、道德水准一般、行政能力平庸的校长队伍,是很难担当这一重大责任的。目前高等院校的种种乱象,与大学校长队伍现阶段的素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来源:李明阳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