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271 0
2014-07-19

从云中榨出更多雨水

世界各国的ZF与农民每年耗费数百万美元尝试增加雨量,新的科学研究显示他们的心血可能没有白费。

撰文/鲍姆(DanBaum)翻译/张雨青

重点提要

■人工增雨每年耗费数百万美元,但要用严谨的实验确认功效,向来几乎是天方夜谭。

■新的卫星与雷达证据,加上更强大的计算机模型,已为碘化银人工增雨的实用性背书。

■随着人类必须面对全球暖化,不断有控制天气的新怪招问世,例如大气游离。

别看云朵一副蓬松模样,它们的含水量可多得吓人!随便一小朵云的体积就超过750立方公里,若含水量以每立方公尺0.5公克来算,空中一朵朵羽绒般的云便宛如众多飞天湖泊。

现在想象你是一名农夫,站在干涸的田里望着浮云飘过头顶。那些云中多的是你企盼已久的水,要是它们从地平线消失之前能稍微降些甘霖,便能救活你的作物、助你还清债务。这种情况令人心急如焚,使得世人每年不惜砸下数百万美元,试图操控降雨。

美国接连四年遭逢严重干旱,望天降雨的渴望格外强烈。2010年以来,涵盖北美大草原与西南部的多数地带,雨量掉了1/3~2/3,连带使玉米、小麦与黄豆的价格上扬1/4。美国重要蔬果产地加州,旱象持续三年,水库水位减半,积雪几近消融。今年2月,美国国家气象局(NWS)估计,加州在短期内回归正常雨量的机率只有1/1000。农夫为了节约用水,不惜把杏树铲掉,否则连饮用水都可能不保。

全世界有数百万人生活在极度干旱之下,168个国家多少都有沙漠化的状况。澳洲人刚经历了九年干旱,他们称之为「大旱」(BigDry);土耳其这10年来的旱象为史上最糟;巴西、中国以及中东到南亚各国,近年来都面临严重的水源短缺。要是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料得没错,气候变迁还会让情况恶化。全世界只有约0.04%的淡水会飘上天变成云,要是我们运气够好或够聪明,就能善用它们。

少数人异想天开地尝试用离子刺激大气,从中汲出更多水份,但增加雨量的主流方法是把化学药剂注入云层,也就是「人工增雨」(cloudseeding,亦称为「种云」。编按:昔日称为「人造雨」,后来悉知科学方法并不能在晴空之下创造出雨水,遂改名以符合事实)。2012年,美国有九个州共执行了10多次人工增雨任务,面积超过215000平方公里。至于中国,则是由ZF编制一支48000人的「天气部队」,配备50架飞机、7000具火箭筒与7000门大炮,要从天上轰下更多雨水来。

人工增雨的原理很简单:能够产生雨水的云层中含有微米大小的水滴,它们的温度低于冰点,但还需要有个凝结核(例如大小适中的沙尘颗粒),才能围绕着凝结核结成冰。这是因为水滴太轻,无法对抗抬升它们的上升气流,但只要提供适当的凝结核,水滴就会凝聚成小冰珠,便能天降甘霖。美国纽约州斯卡奈塔第市奇异公司研究实验室的大气科学家冯内果(BernardVonnegut),于1946年发明了这项技术。顺带一提,当时他的胞弟才刚从德国战俘营重获自由,正是日后以小说《第五号屠宰场》扬名于世的冯内果(KurtVonnegut)。

冯内果用在人工增雨的化学药剂是碘化银,这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极似冰晶,在冷云中会使水分子附着其上。碘化银不只理论上有效,实际上也灵光;飞行员甚至说他们能够看见云一碰到药剂就起了变化。不过半世纪以来,人工增雨备受质疑的是,投了药剂的云就一定会降下雨水吗?对此,科学家无法用精准的实验去验证,因为对象可是云啊!虽然当今有一票科学家自称「云物理学家」,但浮云正是变化无常的代名词,而且每朵云如雪花般独一无二,又如火焰般变幻莫测。

科学家对云所知有限,要预测它们的动向已经够难了,更甭提要断定云朵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2003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也抱持着怀疑态度,该会有篇报告的摘要就提到,「有充份的证据显示,对云播撒化学药剂……能改变云的发展及降水。然而科学家仍无法确认,诱发这些变化便能使地表上的降雨、落雹与降雪状态,发生可验证且具再现性的改变。」

在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这篇报告问世后的10年间,美国航天总署(NASA)发射了新型气象卫星,雷达日新月异,加上计算机运算能力突飞猛进,科学家总算可以十分肯定地说,没错,在适当环境下使用特定方法,人工增雨可以奏效!

科学人2014年第1497月号-2014071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