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企业文化
6349 1
2014-07-20
顺丰是一家打着鲜明个人主义烙印的民营企业,具体讲,就是充满王卫式风格的个人企业。王卫的强势,不仅体现在对企业100%的绝对控股(本次海量融资之后,王卫还是占绝对股份)上,更体现在他对企业经营思想和方向的精细操控上。换句话讲,王卫是个什么样的人,顺丰就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
  那么王卫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首先他是个低调务实的人。这或许与他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有关。王卫1971年出生在上海,母亲是大学教师,父亲是空军俄语翻译,在那个年代出生在这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受到“文革”运动的冲击和影响自然必不可免。那么可以想象,“低调”也必然成为这个家庭教导和保护孩子的关键词汇和人生原则。在他7岁时随家人移居香港后,或是迫于生活和经济压力,早早缀学的王卫凭借四处打零工维持生计。这样的底层奋斗经历又使得他必须务实,也只能务实。
  其次他是一个谦逊谨慎的人。谦逊是传统知识分子的美德,这种美德也应该通过言传身教,从父母身上传承到王卫身上。此外由于王卫只有高中学历,知识体系和文化储备都还不够完善,所以他也必须谦逊。唯有以谦逊地姿态去主动学习,王卫才能从容应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当然谦逊也与王卫的信仰有关。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宗教的力量使得他不仅仅把谦逊当作一种社交姿态,更是当作一种修行心得和人生哲学,并最终化用到他的企业管理和经营方法上。谨慎和谦逊是双胞胎,谦逊的人自然会谨慎。何况王卫是一个喜欢单打独斗行走商业江湖的“独行侠”,谨慎是规避商业风险,减少决策失误的最好方法,也是融化到顺丰企业文化骨髓里的一种商业气质。
  最后他是一个内心狂野的人。最直观的证据就是他私下里喜欢开越野车和极限自行车运动DOWN HILL(高山速降车)。也许正是性格里这种先天性不安分的因素,才使得他敢二十多岁时就敢独自一人创业。也使得他要不不融资,要融就敢豪气冲天地一口吞下80亿元的海量投资。用他的话讲,就是“经营企业要有一点艺术家气质”。王卫的内心狂野,还在于他还年轻,今年也才42岁。作为企业家,他有足够的精力、野心、资源和潜力来实现更宏大的商业梦想。
  纵上所述,我们会发现王卫是一个“冰火两重天”的个性企业家。有时候他举重若轻,有时候他又举轻若重,先天冒险冲动的一面和后天理性谨慎的一面一直在他的头脑中激烈博弈。这种看似矛盾的双重性格,坏处是让他时时充满了焦虑和危机感,不断怀疑自己,不断修整自己,好处则是心魔一旦被驯服,就会化为“张驰有道”的高超管理水平。
  由此,我们再细细解读上面那张“2013年顺丰月度新增营业区域数量对比图”,就别有一番意味,从4月份到8月份的顺丰非常扩张期,或许正是王卫引入战略投资的关键谈判期。王卫必须用这样的豪华数据讲一个宏大的故事,投资方则需要看到王卫的决心和实力。而融资成功后,顺丰在服务网络方面的扩张速度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是降了一半,维持在每个月新增40个左右的安全扩张维度。王卫“收放自如”的商业智慧和管理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除却性格原因外,王卫的“放”和“收”,也都有着深刻的战略动机。在王卫看来,当下中国民营快递企业最大的短板就是缺乏战略眼光,往往只在意一时得失或胜负,偏面追求短期效益,不懂得积累长期优势,从而很容易陷入佛法所云的“背心关法,为法所困”的尴尬境地。用他的话讲,就是“总想办法在最短的时间里赚钱,战术上不输于人。但是,战术上再赢,只要输掉了战略,企业也可能就完蛋”。因此,王卫特别偏爱企业的战略研究和谋划,也非常重视企业战略优势的布局和累积。
  以2013年为例。王卫的大手笔融资以及顺丰一年来疯狂、快速、高效的扩张,都说明顺丰正在经历一次关键的战略转型,即必须加快“强而大”的发展节奏和步伐。或许是受了最近几年电商领域的发展奇迹和规模优势刺激,充满危机感的王卫可能意识到,以往的谨慎让自己错失了许多机会,甚至很快都会影响到顺丰的生死存亡。如果还是以往的“小步慢跑”,在国内快递业正在加速洗牌的关键时机,顺丰不能迅速做大,那么再“强”也可能最终沦落为别人手里的“枪”。因此,顺丰必须迅猛发力,也必须加快速度“由强变大”。
  但在执行“快扩张”战略的过程中,王卫面临如何平衡“快与慎”的挑战。顺丰以往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融资,不贷款,完全靠自有资金发展滚动。按顺丰近几年的发展规模和态势,以该行业的财务标准和商业规律预估,每年现金流最多应在100亿元左右,净利润最高应在20亿元左右。按王卫以往的花钱方法,每年投入的上限也应不超过20亿元。也就是说,一年内如何花掉20亿元,王卫是有经验和底气的。可如果一下子多出来80亿元来,怎么花就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和艰巨的考验了。
  顺丰如何突围?
  顺丰未来究竟如何走,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毕竟对于靠传统物流业起家的顺丰而言,要在互联网激起的新一轮商业革命中成功转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最近一两年,许多传统企业或互联网企业,在制订发展战略时,都特别热衷向亚马逊的“巨型网络电商” 模式靠拢。这个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度融合的闭环控制,从而形成一个自成体系的庞大闭合零售帝国。京东这么干是对的,淘宝这么干也是对的,但其他的企业也这么干对不对就不好说了。毕竟,美国只有一个亚马逊,那么中国又需要多少个呢?顺丰的战略方向,也曾有这方面的倾向,甚至做好了类似的布局。是不是就必须三流合一,是不是就必须闭环,是不是都能形成良心循环的自生态圈,我想这些问题,在未来一两年内,王卫肯定还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思考,同时也会进行多层面的商业试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7-20 16:39:33
谢谢老板的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