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1346 1
2014-07-28

    编者按:昨天写了一博文‘学者最优秀的素质——淡定’(作者自己),评论不少,能够引起共鸣,说明这是大家在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不少人说很难达到淡定,因为人要生活在社会中。我说几个小例子吧,这都是现实中我认识的人。一定要注意,淡定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可能是不同方面的不同程度的表现,不要钻牛角尖。



         1 一位前辈,我最敬重的学者,出国留过学,懂英文、德文与俄文,特别是英文与德文,在国家大型企业做过技术,后调到大学工作。做学术非常刻苦与勤奋,治学非常严谨,为人非常低调,在大学也不做官,对官也没有兴趣。几乎不争,反正也能够申请到科研经费,从企业也能够得到技术经费,维持自己课题组的研究。当年申报国务院博导时候,不如他学术水平的人上报了,没有报他,他也无所谓,退休时不是博导。退休后写了一本专著,水平非常高,得到部级二等奖,一个项目,退休后还得到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当然他是第二署名,这是有原因的)。年过八十,还是一全国性杂志的编委,主要任务是对其中的英文摘要把关。说起他来,行内一致好评,淡定,无争,低调,学术水平高,口碑好。无人不敬,几乎没有人说他不好。


         2 一位比我小几岁的教授,大学毕业后在省政府一有实权单位工作,为了做学术,调到大学做穷教师,从助教开始,升到教授还是比较快的。从不做任何官,除了上课见不到人(可以在家上班),学生反映他水平高,出了几本高质量的专著,因为不是理工科,所以不需要多少科研经费,业余将理论用于实践,生活无忧。悠者悠者晚上夫妻俩散散步,但他的同事与学生都反映,这是一位高人,无论是学术还是生活的态度,钱也不缺,不过是他自己顺带挣的。而且也是学校内在社会上有影响的一位学者。


       3 第三位,年龄与我相仿,一直副教授,好象也不太想升教授,非理工学科。凡是上过他课的学生,都对他佩服,课讲得好,知识面宽。职称不高(不是教授嘛),但许多企业经常找他去‘诊断’企业运行中的问题,当然,请他去讲课及诊断,是要给些辛苦费的。不愿意做官,好不容易想办法辞去系主任,平时在家看看专业书,看看老子、孔子、历史、传记,听听音乐,看看国内外的企业与经济动态(专业相关)。一股‘隐士’的味道。教授不教授,无所谓!课多课少,不在意,研究生多与少,无关紧要。钱嘛,反正也够花了,不算多嘛也不窘迫。



       还有一些例子,各有不同,但他们一个共同特征,无争,淡定,不肯做官,学生反映不差,同事关系不错,工作认真,学术水平有高有低。


相关评论:


——我喜欢淡定的人,这样的人让我觉得踏实可靠,像大地一样。但是淡定是很好,但不能不争,或不能总不争,不能丢失血性。关键的时候,必须得斗争,流血丢命也得斗争,否则会被一些贪猾别有用心的奸人得逞,会让小人得志,荼毒社会,丑陋社会。人的烈性,不能被一味的淡定埋葬,过于淡定,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软弱、无知和浅薄。人应如大海,平静的时候静悄悄,愤怒的时候,能摧毁一切;但人又不该全部如大海,因为大海的力量是盲目的。


——蛋定是要条件的,如果衣食无忧,他是有条件去蛋定的。否则鼓吹大家被蛋定就有御用文人的嫌疑。比如于丹讲论语讲的挺好的,但还是能听出那种只反省自己,不追究责任的处理方式。张维迎的博弈论离提到,如果一味的把反思归于个人或公民,社会的归因便宜导致官方职能跑偏,并长期陷入停滞不停。呵呵,扯远了。你分享的例子其实很不错的。




——想起我读研究生时一位老师,他说他喜欢简单的生活,还说科研上追求用最简单的方法表达复杂的事物。事实上,他的生活也是简单的,起得很早也睡得早,把地质数据贴到自己的墙壁上分析。这是他的学生说的,我相信是真的。他申请了一项国家自然基金后就不忙着申请第二项,他的学生说他对评教授不感兴趣。我也看到著名的饶毅教授说过,他喜欢简单的生活。淡定也好,简单也好,其实是一种纯粹的学术态度,真实、诚实、正直的为人态度,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高大上”的心理满足。用古人话说,就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是社会部分群体的一种提高自我幸福感的人生追求。我也试着向这种心态过渡,虽然现在依然难以完全摆脱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观念和行为。

——越是淡定,越是要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和有钱没钱,有官儿没官没有必然的联系。简单地说,追逐的是自己内心认可的目标,不是世俗的目标;衡量世界依靠的是自己从内心认可的价值观,不是世俗的价值观。

来源:林中祥的博客  原文链接: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9177-815016.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7-28 10:44:12
Thank you so much for your update.
Admittedly speaking, peace of mind is kind of status of happiness.
Who doesn't want it?

I assume is a cultural problem.
We need time to make adjustment from inside to outside.

I wish we all leading such a peaceful life.
Thank you for your topic.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