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前两日刘明哲的故事曝光后,社会各界反响热烈。日本名古屋大学经济学博士、社科院工业信息研究所的美女研究员刘湘丽也慕名而来,两人进行进行了亲切而友好的交谈。果然,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没点真刀真枪的实战经历,没点超乎一般的商业头脑,是讲不出好故事来的。
跨界不难
刘湘丽:你原来是互联网产品经理,为什么会想到来海尔做家电,当初的设想是什么考虑呢?家电种类有很多,为什么想到要做烤箱呢?
刘明哲:对于互联网家电类,XMPP协议是一个多快好省的方法,我那时候就研究这一个协议的套路。而且那时候,物联网还是叫原始阶段,就是一个RFID标签,物联网技术只有识别功能,还没能进入人们的生活。我认为真正能够进入生活的,就是物联网家电。所以说当初一是我对技术很感兴趣,二是互联网趋势就是在这儿,物联家电网是未来的一个成长方向。
选择做烤箱的原因嘛是这样,我原先就是吃货,平常就喜欢做一点东西吃。2012年10月份的时候家里小孩出生,断奶之后就开始给他烤一点小饼干,手指饼之类的,小孩十个月会翻身会爬,会抓东西,就烤手指饼干给抓着吃,又磨牙又好玩。当时刚到海尔,我们几个产品经理跟着调研去,调研以后发现烤箱可以做。
小众不小
刘湘丽:烘焙在中国是一个小众市场,烤箱具有较强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但是用户数量可能比较小,你是怎么看的?
刘明哲:小的东西往往不简单。很多人向领导汇报都是千篇一律地说刚性需求。假设十三亿中国人中有一亿的潜在用户,每个人每月消费五十块钱,一个月就是五十亿,一年六百多亿,我们如果能够占领这一块儿市场10%的话一年60亿都有了。
但是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我看到恰恰2%的市场需求可以做得很大很平稳。你问一百个人里面有多少人玩单反,没有多少,不超过5%,2%有单反愿意出去拍片,拍一点好东西玩。按照这一个分析来说就有2%的需求,按理说做这一行就得要破产。而恰恰每个城市都有摄影一条街,有上百家店铺就做拍照片,就在做单反这个事儿,你会发现每一家老板都是奔驰宝马活得很好。还有一些很邪门的东西,卖日本模型的,玩的很少,但卖模型老板一年赚很多。
先锋用户必须打兴趣小众,这样可以达到精准、狂热、高利润!烘焙的爱好者就是吃货和孩子的父母,你会发现无论是烘焙发烧友还是家里有孩子的,他对价格都不是很敏感,反而对生活品质追求很高,这一群人因为喜欢烘焙,很狂热,喜欢个性化,恰恰导致高利润。不要以为小的生意是不赚钱的,恰恰小的生意最赚钱。
交互不息
刘湘丽:你们做的烤箱不仅在基本功能方面做了改良,更重要的是交互了社交的概念。“焙多芬”智慧烤箱能够连接手机app,给用户提供大量的烘焙方案。能说说具体是怎么做的吗?
刘明哲:要让烤箱变智慧首先得把烤箱做得足够好。第一做到能够控温,第二温度均衡,保证每台不同的烤箱在设定同样温度参数的情况下,烤出来的效果是一样的。
和烤箱相连的APP是苹果上可以下载的,叫做“烤圈”。假如我是一个大厨,我只要在APP里面录入这个菜,就能确保能把东西烤好。我们把它的控制模式,控制温度,可控制时间都预制好,如果你也用同一款APP,按照我只需要按一个键开始烘焙,按照我的参数烤出非常好的东西。这是非常有传播性的,而且有交互性的东西。同时你觉得谁的菜谱好可以把它收藏起来,也可以自己录菜谱转发出去。我觉得是很好玩的事儿。
我们在app上还设置了很多很好玩的功能,有语音菜谱,有达人展示,有拍照,每一步菜谱都有详细材料,可以收藏、可以评论,也可以根据烤的效果给这个菜谱打分,还可以一键把它转发到微信朋友圈、豆瓣、微博上去玩。我们为了增进用户的相互交流,设置了关注某人的功能,关注后可以查看他的粉丝有多少人。
小微不弱
刘湘丽:来到海尔之后,你是怎么成为小微主的?你也经历了小微从无到有的阶段,怎么看海尔的这种转型?
刘明哲:我是去年8月来的,那一个阶段海尔还是在转型的初期。我们当时还不是叫小微主。那时采用的是产品经理1+1模式,我是体验互联网化的一个产品经理。后来进一步发展就有了小微。小微如果干得好,可以自己成立一个公司,这就给了我们很大的积极性。原先是用严格的业绩考核制度监督员工,现在是用超利分享激励员工。为什么我们觉得小微主动力很大,第一可以快速决策,技术迭代;第二是整个硬件可以依托海尔资源平台实现,。
硬件跟软件完全不一样。像互联网产品我们做一个预批,一周可以找几个技术开发员写几个代码就可以分享;像黑电产品,就是屏幕加上嵌入式开发,开发好了就有利润。但是白电或者真正的智能硬件,是需要备料的,备料需要周期采购,采购以后做方案,然后从事生产,都有周期和严谨采购制度。
我们发现市场上有很多智能硬件公司融了两三千万也没有干什么事儿,为什么?就是因为产业链跟不上。一个做电吹风的小厂的采购供应链都要养二三十个人,智能硬件不是说任何一个小商业公司能够按照互联网VC这一个思维方法可以往下推的,你看五六个人创业的时候,有懂硬件,有懂电导板的,有懂电子的这一块儿觉得靠谱,真正到下面生产时就发现从头就毛了,因为他们这几个人完全对生产,对市场没有任何经验,对供应链的把控,对RMA的把控没有任何经验,甚至到一个厂OEM加工时连这个部件成本都摊不下来。
其实海尔也是在寻求一种能在智能家电和传统硬件之间对接的制度,小微就是一个比较合适的组织。通过小微我们可以很大限度地决定做一些事儿,同时海尔原先的流程变成一个资源平台支撑它小微,就可以做到资源最大优化。我们小微利用海尔的厨电RMA质检标准、海尔的厨电管供应链,这都是小公司所不具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