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17 3
2014-07-30
楼市松绑潮暗涌 地方ZF“只做不说”

7月31日起,宁波也加入松绑限购的队伍,楼市松绑潮仍在蔓延。自从呼和浩特、济南等地放松楼市限购以来,目前全国已有数十个城市放松或取消楼市限购政策。但各地取消限购的方式则是遮遮掩掩,多数地方ZF“只做不说”。

例如,苏州市在没有提前发布任何官方文件的情况下,开始对限购放松操作。而杭州仅在通过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官方微博发布放松限购的消息,作为对此前传闻的回应。

呼和浩特取消限购的过程更加一波三折,6月20日,呼和浩特发布限购松绑通知,但发文当天即紧急撤回,理由是ZF文件有打印错误,需要重新发布。6天之后,放松限购文件再次出台,唯一的区别是“含二套住房”被改为“含二手住房”。


兰州松绑限购的做法则体现了当地ZF对“分类调控”的理解。具体为城市中心城区严格限购,郊区不再严格限制购房人的户籍、缴纳社保或纳税年限及房屋套数。

地方ZF松绑限购的做法不清不楚,连专业机构也出现分歧。易居中国旗下克而瑞信息集团(CRIC)报告指出,近八成城市并未调整限购政策。而中原集团报告却显示,在46个限购城市中有26个城市针对限购政策进行了微调。

地方旁敲侧击试探中央调控边界

目前来看,对中央“分类调控”把握不准以及担心舆论压力是各地放松限购“只做不说”的原因。

今年3月中央提出分类调控后,无疑给房价上涨压力较小的二三线城市松绑限购提供了政策依据,但由于具体调控政策并未出台,地方ZF很难拿捏松绑的尺度。因此,以一种含蓄的方式试探监管层的反应成为地方ZF的选择。


另一方面,取消限购就意味着将背负“助涨房价”的政策风险。济南在放松限购后即以“解除限购,成交量暴涨188%”登上新闻头条,在楼市调整的敏感时期,一些地方ZF难免压力山大,只好不断旁敲侧击地试探各方反应。

此外,就各地此前出台的限购令而言,不管是直辖市、省会城市,都不是由同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所制定和颁布,因而各地的限购令也不是地方性法规,放松限购不必发文公告。

而且,在2010年出台的多个地方版限购令中,都将限购定性成一个短暂实施的阶段性政策。地方限购令既不是强制性法规也未明确结束时间,也成为各地“只做不说”的依据。

退出楼市限购不必扭扭捏捏

楼市限购政策一经推出曾落下“ZF干预经济”的口实,如今退出实在不用“讳莫如深”。


近几年,在限购政策驱使下,房地产企业和社会资本转向限购较松的三四线城市,超前开发导致三四线楼市供大于求,加速楼市两极分化。

有涨有跌是市场经济的常态。ZF过度干预剥夺了中国房地产经历市场历练的机会,令开发商放弃应对市场,转而迎合政策。房地产市场严重扭曲,房价在一轮轮调控中屡调屡涨就是例证。

自2010年4月“国十条”出台,实行以行政力量直接调节商品房供需关系。但这只是针对房价过快上涨做出的权宜之计,逐步放松商品房限购才是大势所趋。

按照“构建以ZF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的住房发展总体方向,未来既要将楼市还给市场,也要发挥ZF的保障作用。比如根据实际需求科学制订住房发展计划,合理推进保障房建设等,这才是分类调控的应有之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7-30 23:56:03
分类调控还真是有其高明之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31 00:13: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31 09:50:25
关键 还是建的房子 太多了吧,
销售都不能推动了,
只好借助 ZF力量了。
不然,资金都流转不动了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